莫言小说中的少儿形象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chengsh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考察莫言小说中的少儿形象。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从短篇、中篇到长篇,莫言的小说始终与其少儿形象描写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莫言的小说创作与他的少儿书写互为依存。有鉴于目前对莫言小说中少儿形象研究的缺乏,本文拟以《透明的红萝卜》(1985)、《丰乳肥臀》(1995)及《檀香刑》(2001)为重点讨论文本,考察莫言小说中的少儿形象,展示莫言如何通过这一形象群的“边缘化”转变,完成对现实规范和生命常态的质疑及颠覆。   如果把莫言笔下的少年形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可以看到他们共同具有的孱弱、苦难的特征。他们是暴力的承受者,是苦难的见证者,同时,他们也是暴力的实施者。文章第一节详细叙述了莫言作品中这些游离于社会主流秩序边缘的、身体或精神存在某种异于正常人特质的“边缘”少儿形象的集合体;并按照其不同身心特征,将之分为两类:精神扭曲的妖童、身心不全的傻子。   第二节详细论述了这一“边缘化”的过程。莫言少儿形象的建构走的是一条将自身剥离于社会,放置于社会边缘的“边缘化”路线。而在这一过程中,莫言通过对少儿肉体、精神的残障化,逐步将诱发人原始兽性的源头直指人性的匮乏和扭曲,一步步解构了所谓的大众理性,从而完成了边缘对中心的解构。这种对其成长道路的探索的背后,表达着作者对少儿生存状态深切的关注、思考。   第三、四节分析了“边缘化”的实质及边缘少儿形象的审美意义。莫言通过“疏离”主流意识形态来与之相抗衡。这种对边缘少儿形象的书写,有意或无意地显露着作者的声音和价值观。这样一个边缘化的过程昭示了对于社会的置疑与嘲讽。通过对“父法”的颠覆,“疯癫”与“理性”的模糊调换,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层基础显出裂隙。   第五节着重于从横向对比莫言与余华笔下的少儿形象。虽然在早期创作中,余华和莫言均将少儿作为施暴、受虐的矛盾综合体进行定义及描述,但是他们却在对少儿未来的探索上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莫言通过肉体的残障化及精神的残障化,实现了将少儿形象建构在边缘性上,迫使其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以旁观者的姿态抒写这些边缘人物的种种不幸遭遇。实际上,可以说“边缘化”即是莫言对历史和社会的另类叙述和阐释,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显露着作者的声音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笔耕不辍的作家牛汉已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尽管九十年代以降,牛汉诗歌的相关研究论文和著述数量颇丰。然而,在研究领域,人们常常忽略了牛汉从诗
学位
目的旨在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非政府组织(NGO)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及其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现状,发现NGO在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NGO存在的不足,为NGO未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年来,藏密曼荼罗艺术以其精美的图案、深邃的宗教含义,以及令人震撼的彩砂彩粉曼荼罗制作过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论文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藏密曼荼罗(坛城),认为其不仅是藏传佛
学位
金刚石串珠锯在国外石材开采中已使用多年,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第一台加工异型石材制品的金刚石串珠锯至今,由于它能够较容易的实现复杂形状的加工,而得到了快速推广.
“很泉州·很世界”海峡两岸摄影大家论坛在泉州举办摄影属于一份记载的魅力,它精彩在过去、活跃在现在、引领在未来。汇丰力挺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很泉州·很世界”海峡两岸
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在线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路径优化问题.在建模时综合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目标、知识掌握水平、学习成本和资源相关度等因素;在寻优时采用局部邻域搜索
2月22日上午,华光学院吴董事长率领一支年轻的摄影团队踏上了赴台之旅,这些学生都是“中华美·海+峡情”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金、银、铜奖的获得者,受台湾摄影家学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20世纪中叶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不论是在社会意义上还是文学意义上,它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美国文学史上,很少有哪一个作家群体像“垮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