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面临道德判断。有学者认为,当今我国出现的许多道德问题,是由于中国人道德模式错位运作,是公德观念缺乏、私德无限扩张造成,中国人重私德而轻公德。由于过往关于公德、私德的研究停留在哲学和伦理学的思辨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公德、私德进行研究。 研究首先回顾了中国学者从哲学和伦理学对公私德的概念划分、中国人的亲密性概念,以及西方学者关于道德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提出基于情境剧本研究法,通过3个研究、6个子研究,从公德、私德的角度考察个体的道德判断,以及在公德或私德失范时,个体的道德推脱。过往的文献指出,亲密性维度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取向,对象与自己的亲密性高低不同,被试采取的道德取向不同,存在着公德、私德两种不同的道德观。研究一研究了亲密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目的是找出是否在不同亲密性程度上,对同一事件的判断中存在着公、私两种道德取向。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探讨在公德、私德相冲突时,个体的道德判断。研究三对公德或私德失范的情况下被试的道德推脱进行研究。当研究一的结果显示,非血亲关系的亲密性维度对行为的判断差异不显著,个体判断以行为正误为依据。而在涉及血亲关系的亲密性维度中,在利益受损对象分别为一般关系与亲属关系下,对同一受到争议的不道德事件的判断呈现显著性差异。研究二的结果显示,在公德、私德两难情境下,较高的人际关系亲密性及者私德事件都会影响被试的道德判断。研究三发现,亲密性高低对道德推脱的理由以及程度有显著差异,在公德失范的情境下,尽管被试不认同低公德行为,但依然会接受某些属于私德范畴的推脱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