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势所必然,一方面,这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这也必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相对分离的程度。但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的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正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出现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明显转移的原因,也是一直以来农民稳定增收、农民转型的瓶颈制约因素。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从而适应并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为使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推出相关农民职业培训政策和一系列鼓励帮扶计划,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专门政策文件多次对农民职业培训进行规划和指导。从2004年开始,农业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多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以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经过几年的政策实施,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大批的农民,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出现农民和培训机构合谋弄虚作假、套取国家培训补贴资金的丑恶现象。本文通过深入湖南农村调研,获得一手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湖南省农民职业培训的现状。 文章首先进行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综述,并阐释了人力资本理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对我国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的启示。其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湖南省农民培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受访农民对于职业培训的认知、受访农民的培训意愿和诉求、曾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受访者状况及其对培训的认知、农民职业培训义务教育参与意愿四个大的方面对湖南省农民职业培训做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湖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短短几年内,农民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较高,但总的来说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职业培训的供给不能满足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此外,宣传不到位、培训的时间、地点不方便、内容不切合实际、教员素质不高、学习氛围不好等也是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微观调研数据,对农民参与职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历、是否获得补助、教师团队素质、教学设施、考核的作用、工作预期、是否推荐工作、是否会提高收入等8个因素会显著影响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其中,是否获得补贴、是否会提高收入的边际效应最大。 最后,根据现状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人力资本代际传递效应的启示,文章给出了促进湖南省农民职业培训的对策建议,并阐述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机制,即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9+1”义务教育是促使相关人员参与职业培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在长期内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增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重要举措。据此,在对“9+1”义务教育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分析了实施该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实施的可行性。从必要性上看,对于初中毕业并且未进行下一阶段正式学历教育的学生个人而言,1年额外的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其提高劳动技能,增加预期收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则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适应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变,同时还能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可行性上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为这一教育模式提供了财政保障和法律保障,而在微观上,这一教育模式符合家长的意愿和诉求,同时在浙江、辽宁等一些省市已经有成功的试点案例。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开展“9+1”义务教育进行了机制设计,在该义务教育框架下阐述了政府、教育机构、家长以及学生的权利、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