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符号与隐喻——中国现代象征诗学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象征诗学的萌芽缘于"五四"时期对于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引进,早期象征诗学的理论探索有两个来源:一是对前期欧洲尤其是法国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直接引进;二是对十九世纪俄国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及其代表性作家的介绍与初步分析.这其中有许多理论是经由日本转介而来的,这意味着初期象征主义思潮的引进曾历经过一个极为特殊的"东方化"的过程,它潜在地影响着中国作家与批评家们的思路.在引进的基础上,汉语象征诗学理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向路:一种以周作人的"象征即兴"的观点为代表,试图借"象征"概念将现代诗学批评与中国诗学传统联系起来,以实现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型,其后续者就是朱光潜、梁宗岱、刘西渭等;另一种向路则以鲁迅所译厨川白村之《苦闷的象征》为代表,强调"文艺是人间苦的象征",此一向路直接将象征引向了对于自身生命与存在的体验,其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在现世的具体生存境况,冯至和穆旦等人对这一向路后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如何将这两种向路结合起来"的问题,就成为了贯穿于汉语象征诗学探索之始终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讲,"象征"始终指涉着人的生命存在——它将人对于存在的无形体验用符号的方式使之显现为有形——这是象征的本质之所在,象征正是人类展示和对抗自身生存困境的最为突出的方式之一.初步成熟的汉语象征诗学,既然把诸如两重世界的图景、生命存在的本相、宇宙与个体生命的应和以及个体精神的自主性超越等等问题作为了它得以立足的核心质素,那么,它显然是在以一种更为感性的艺术化方式讨论着与哲学相同一的基本命题.这种力求与世界诗学潮流同步发展的趋向,在后来的汉语诗学演进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汉语象征诗学所显示的其实正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哲学姿态.
其他文献
沈从文是执著地思索和关注人性的文化型作家.在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文学语境中,他以生命的传奇故事和"微笑"的悲剧形态对"五四"人道主义文学传统作了独特的阐释.论文从四个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家,张天翼以城市居民的生活构筑出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场景。纵观他的城市题材小说创作,都与城市有着紧密地联系。城市作为
上海女性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一脉,与都市文化及都市化进程有着紧密联系.都市作为上海女性小说创作的背景,赋予后者别样的特色,集中体现为性别意识的淡化和都市意识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冥游小说历来都是宗教学界和文学界持续关注的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研究对象。唐代是冥游小说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时代。本文即以唐代冥游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冥游小说
学位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有毁有誉,贾平凹也不只一次说自己的作品被人误读,没有知音.该文从文化的视角切入,分析探讨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解读贾平凹的文化心理,阐述他
塞谬·贝克特是西方荒诞派戏剧大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1953),通过在主题和形式上运用后现代的手法,表现了一个荒诞的、没有意义、没有深度的
时值乙未,正我中华民族的发展盛世,天安门广场上的70响礼炮声在耳畔回萦;我,一个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苏州工作近70年之久的老兵,在自己的“中国梦”、后来又在夫人於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