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context)是一种语言现象或与语言运用相关的一种语言现象。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20年代由人类学家B-Malinowski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新语言学科的兴起和对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了语境的重要性。在翻译实践中,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了解源语言的语境因素。语境不仅决定如何理解词语,而且还决定如何翻译该词。不言而喻,非语言语境的重要性不亚于语言语境。在翻译实践中,非语言语境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对源语言的正确理解,才能把源语用恰当的译入语来表达,以此达到成功的功能对等。
本文应用相关语境理论并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着重讨论如何通过真实再现原文的语境以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本文开头追溯了国内外有代表的学者对语境的研究,探讨了语境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同时指出了语境因素与翻译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分析《名利场》的中译本,作者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方面阐述了文学翻译中语境的动态功能。
总之,本文通过语境与功能对等相结合的相关理论,以及相应的翻译实例,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问题上,无论是翻译实践,翻译标准,都依赖语境这一理论。该文旨在扩大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开辟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从而引起对语境的进一步关注。本文证明将语境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已达到功能对等是切实可行的,对文学翻译来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