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数千年来,虽然朝代更迭,政权变换,但这一事实从未改变。然而,到了晚清时代,随着国运的衰颓和一次次对外战争的失利,列强虎视眈眈,台湾越发陷入危急之中。与清朝的衰颓相反,日本经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由弱变强,并确定了“跃进海外、雄飞大陆”的扩张政策,其首要目标就是琉球、朝鲜与中国的台湾。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难民事件”和“小田县漂民事件”为由发兵侵台,敲响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之警钟。然而,此时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在台湾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日本悍然出兵必将打破这种利益的平衡,所以,列强对日本侵台事件极为关注。于是,日本“侵台事件”从一开始就夹杂着英、美、俄、德、西等国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列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其实,刚刚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就敢发兵台湾,挑战中国,与美国在背后的鼓动是有很大关系的。最初,美国用各种手法来怂恿日本侵台,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然而,随着战局的演变和国际、国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根据自己国家利益的需要,改变了其原有的政策,转而在中日之间居中调停,企图捞取利益,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在台湾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日军进犯台湾,无疑会侵犯到英国在台的商务,因此,英国不希望日本改变现状,为此,其公使在中日两国之间积极调停,力求避免战争。此外,当日本出兵台湾的消息传出后,德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等国政府也强调台湾属中国领土,向日本提出质问并反对其发动军事行动,还禁止本国商民受雇参与侵台之事。清政府亦调兵遣将,派沈葆桢赴台备战,这都对日本的侵台计划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就在日本侵台的同时,我国西北、西南几乎同时出现了边疆危机,清政府顾此失彼,难以应付。而日本在国际上陷入孤立,自身实力并不充足。于是,在列强“调停”和中日相持的大背景下,两国相互妥协,签订《北京专条》,明确台湾为中国领土,日本撤军、清政府赔款,日本侵台事件暂告解决。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不仅维护了英国的原有利益,还乘机获取了更大的新利益。中日《北京专条》的签订,使得日本得以体面退兵,对日本国力发展的蒸蒸日上的势头是一个促进,并为日后日本同欧美列强开展平等的外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表述模糊的条款给清政府带来了无穷的后患,为日本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地入侵中国埋下了祸患,同时也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所以,对清政府来说堪称是一次外交的失败。百余年前的日本“侵台事件”,应成为中日两国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的警示之钟,醒世之篇,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竞争,追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