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八段锦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以期为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和社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样本量估算方法确定本研究的样本量,并于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招募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八段锦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常规康复训练;八段锦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训练,以2人一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一周练习7天,持续6周。本研究训练人员在干预前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刘主任为专业教练培训练习八段锦,经教练考核合格后到临床指导患者练习。干预期间,由本研究训练人员每日填写康复训练表,并安排随访员以电话方式进行定向随访。干预前、干预后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评分、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NDS)评分、均方根(RMS)值和积分肌电值(iEMG)的客观评价指标来评估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进行描述,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数据差别有统计意义。客观评价指标结果都进行符合方案集(PP)分析和意向性(ITT)分析,其中ITT分析时所缺失的数据采用均值补充法。同时,在分组的前提下,把基线中的下肢肌力分级、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血脂异常病史作为固定效应因子,干预前各评定指标结果作为随机效应因子,干预后各评定指标结果作为因变量进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在八段锦训练6周后,应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八段锦组6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20~40分钟,数据采用Graneheim&Lundman质性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干预前,本研究共纳入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即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偏瘫患侧、婚姻状况、病程、上肢肌力分级、简易精神状态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但是两组研究对象在下肢肌力分级、高血压病史和血脂异常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分析和ITT分析:干预6周后,71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完成本研究,即八段锦组35例,对照组36例。PP分析和ITT分析均显示干预后两组上下肢FMA评分及FMA总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八段锦组优于对照组。干预后CNDS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八段锦组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肱二头肌RMS值,肱三头肌的RMS值和iEMG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八段锦组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股直肌、胫前肌的RMS值和iEMG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八段锦组股直肌、胫前肌的RMS值和iEMG值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下肢肌力分级、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血脂异常病史和干预前各指标结果对干预后各指标结果均无影响。通过以上情况可以认为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在潜在混杂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可以将干预后观测结局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客观地认为是八段锦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4.质性内容分析:通过Graneheim&Lundman质性内容分析法分析文本并获得了3个主题。主题1:改善偏瘫肢体功能;主题2:改善全身状况;主题3:习练感受。受访者们认为八段锦训练能够改善肢体肌力、肢体协调功能、平衡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进而改善偏瘫肢体功能。受访者认为八段锦通过改善视力和睡眠,减少感冒和头晕以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力,进而改善全身状况。虽然受访者们觉得习练初期有一定难度,刚开始训练的过程中会比较累和出现患侧痛,但是受访者们觉得八段锦习练后身体轻松、心情愉悦。同时,受访者们认为八段锦易于接受和识记,不用任何成本,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坚持锻炼。结论1.八段锦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能够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上下肢肌力,进而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2.通过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在潜在混杂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可以将干预后观测结局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客观地认为是八段锦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3.受访者们认为八段锦能够改善偏瘫肢体功能和全身状况。虽然受访者们认为习练八段锦初期有一定难度,刚开始训练的过程中会比较累和出现患侧痛,但是受访者们认为习练八段锦后身体轻松、心情愉悦,易于坚持锻炼。4.八段锦作为一种动作简单、效果显著的运动疗法,广大护理人员可在临床和社区推广,以促进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