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问题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欧亚转轨国家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伴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解体和政治经济危机的凸显,几乎所有欧亚转轨国家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经营困境,形成了波及范围较广、对经济与社会影响较为深重的具有鲜明转轨特征的银行业危机。 本文运用比较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方法,初步分析激进的制度变迁对转轨国家银行危机的形成、演变及其国别的差异性特征所产生的根本性影响,揭示了转轨国家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三种制度非均衡形态——制度惯性(或制度惰性)、制度真空、制度扭曲在形成银行业危机方面的主要作用和具体表现,分析了银行危机的三大微观主体——银行、企业和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方面的相互博弈关系、博弈行为和博弈结果,全面分析和解释了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在宏观、微观以及国别三个领域的不同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激进的制度变迁是形成转轨国家银行危机最根本原因的鲜明观点。笔者由此认为,从比较制度分析角度讲,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实质上是一场激进的制度变迁带来的金融危机,因此是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制度危机。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银行业在转轨时期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化解和控制我国银行业经营风险、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于转轨国家制度非均衡态问题,笔者根据比较制度经济学“制度内生论”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在对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后认为:(1)转轨国家制度惯性(或制度惰性)主要表现为:一是转轨初期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某些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甚至比转轨以前表现得更为严重;二是转轨国家内部经济金融腐败问题在转轨时期依然十分严重,成为阻碍转轨进程顺利推进的一大障碍。三是转轨国家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对政府强行推行和移植的制度并不适应。四是转轨国家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在转轨初期未能得到根本改变,使得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严重。五是转轨国家对“元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对“元制度”下积聚的风险的完全忽视,导致转轨初期银行隐性风险的显性化和全面释放,致使国家干预经济能力的基本丧失。(2)转轨国家制度真空主要表现为快速市场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制度缺失现象。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被迅速摧毁;另一方面,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能马上建立起来,因而在转轨初期形成了一种既无计划、又无市场的“市场虚无主义”制度非均衡态,从而严重损害了经济金融正常发展。(3)转轨国家的制度扭曲主要表现为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却造成普遍而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出现新的扭曲现象,对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新的阻碍。 关于转轨国家制度变迁多样性问题,笔者根据比较制度经济学“制度均衡的多重性”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在对三类转轨国家(独联体、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银行业危机的不同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后认为,导致不同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呈现差异化特征的主要原因:一是各国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的制度起点(主要是指经济改革的起点)是不同的;二是各国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的经济、政治、社会习俗等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别;三是在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初期,各国银行业本身所继承的问题和困难是有显著差异的。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转轨国家银行银行危机呈现出显著的国别特征。 本文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为导言。介绍了提出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问题的背景;当前国内外主要研究动态;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框架和方法;本文所涉及主要概念的界定等。此外,还重点介绍了比较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解释为何并且如何运用比较制度分析观点和方法对转轨国家银行危机进行分析及其与论文中运用的其他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全面介绍了欧亚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的主要背景、基本特征、影响程度。宏观经济的极度低迷以及强行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成为转轨国家银行业危机爆发前后的一个重要经济金融背景。高比例隐性不良贷款显性化、银行数量呈现从激增到骤减的变化趋势、大量国外和私有资本参与银行业重组、货币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等成为转轨国家银行危机的基本特征。银行业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金融稳定乃至整个转轨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三章对形成转轨国家银行危机的宏观成因进行制度分析。激进的制度变迁(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政策)致使转轨国家出现了制度真空、制度扭曲和对“元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造成市场体制机制的失灵和混乱,导致转轨国家宏观经济不稳定(如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倒退、严重的通货膨胀、国际收支恶化),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剧增,对银行业稳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第四章对形成转轨国家银行危机的微观成因进行制度分析。在激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国家企业公司治理普遍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形成转轨各个微观主体“合谋腐败”并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和银行预算软约束问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使银行体系以牺牲运行效率为代价换来社会的稳定,给银行业本身带来潜在的更大程度的不稳定。银行内部运作机制也未得到根本改变,不利于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得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微观层面“制度惯性”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转轨国家银行微观基础的脆弱性。 第五章对转轨国家银行危机的国别特征进行制度分析。由于制度变迁的起点和环境不同,各个转轨国家制度变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在银行危机的发生、演变和处理等方面也随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转轨大国俄罗斯不适当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导致国家金融制度演进的“非连续性”,最终由金融市场动荡作为导火线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三个波罗的海转轨小国经济金融规模相对较小,为三国制度转轨和重建银行体制机制提供了大国所无法具备的“速成”条件。中东欧转轨国家由于在转轨以前就开始改革,较好的改革基础为全面转轨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因而呈现出相对较为平稳的改革路径,使得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稳定,银行业制度重构也能较为平稳地完成。 第六章分析了转轨国家银行危机的应对策略。笔者全面考察了三类转轨国家处理和解决银行危机的不同方式,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在转轨时期面临问题,着重从制度层面提出了化解和控制我国银行业风险、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七章对全文论述作了全面回顾与总结。笔者还指出了本文对相关研究工作作出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工作的五个重要领域。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高等教育全球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结果。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步入了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它的发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又受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转型期。转型期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就是腐败现象的严重滋生蔓延。在转型期反腐倡
张杂谷一号由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1年由榆林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同年开始种植试验,经过连续3年试验表明,该品种杂交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病、抗旱,杂交
运动与心脏活动之间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最近应用恒压式导纳图仪对参加1981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了心导纳图测量,本文报道此项测量结果。仪器和受试者 1.仪器
努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近些年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有的党 Efforts to turn the political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市场上十分活跃,然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突出问题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并购成功率
通信系统形成之后,为了更好的满足通信技术的需求,使其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提供服务,进而需要进行网络的管理优化.网络管理就是要保障网络长时间的运行状态下达到高效状态
期刊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 但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深深影响着数学教学.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受压抑的境地,学生围着教师转,很少有求异思想和创新思维,上课时间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