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成雀形目鸟类雏鸟的生长发育完全依靠于亲本的抚育行为,需要亲本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这会影响亲本存活及以后的繁殖机会。为了能够使自身繁殖成功最大化,不同物种会有不同的繁殖策略。繁殖地生态环境是影响亲本繁殖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鸟类在繁殖投入、递食等方面也会进化出不同的繁殖策略。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为典型的荒漠鸟类物种,本文拟探究极旱荒漠地区,荒漠伯劳雌雄亲本的繁殖投入及递食策略。研究期间,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到荒漠伯劳有效巢23巢,平均窝卵数为5.12±0.66,平均窝雏数为3.70±1.33。23巢荒漠伯劳的孵化率为69.00%,雏鸟出飞率为96.53%,T检验结果表明其窝雏数显著小于窝卵数(t=6.255,d f=24,P<0.001),而出飞数与窝雏数之间并无明显差异(t=1.365,d f=24,p=0.185)。育雏期间,亲本递食率是亲本繁殖投入多少的衡量标准。荒漠伯劳23巢136天的育雏行为录像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亲本的递食率(9.04±4.785次/小时)明显高于雌性亲本(4.56±4.832次/小时)(t=7.68,d f=270,P<0.001);雌性亲本初期的投入主要为暖雏,递食率随着雏鸟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而雄性亲本递食率会随之减小。表明荒漠伯劳进化出不同的分工模式来缓解繁殖压力,同时适应荒漠环境,雄性有更高的繁殖投入。随着窝雏数的增加,荒漠伯劳雌雄双亲递食率增加,递食食物大小也增大;同时,雏鸟体重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窝雏数间,雏鸟的生长率及预计出飞体重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荒漠伯劳在窝雏数增加时会加大递食投入,以保障单次繁殖输出的最大化。亲本递食位置对雏鸟乞食行为具有深远影响。荒漠伯劳23巢中,96%的巢亲鸟递食位置主要集中在某1个或2个位置上。处于亲本递食位置直线方向上的雏鸟获食次数与两侧方向之间具有显著差异(Wilcoxon signed-ranks test:n=22,Z=-4.107,P<0.001),亲本更多地将食物递给直线方向上的雏鸟,其中,离亲本最近雏鸟的获食次数最多,而两侧方向上雏鸟的总获食次数只占总乞食事件的23.34%。荒漠伯劳亲本育雏时的递食位置相对固定、具有可预测性,雏鸟最佳获食位置也相对固定,表明荒漠伯劳巢内雏鸟的食物分配主要是靠雏鸟间竞争最佳获食位置来完成的。雏鸟的乞食强度可以衡量巢内同胞竞争的强度。对影响荒漠伯劳雏鸟乞食强度因子的研究结果显示:雏鸟的乞食强度与窝雏数(t=2.187,P<0.001)及雏鸟日龄(t=26.208,P<0.001)呈现正相关;与上次递食事件中的乞食者数量呈负相关(t=-0.044,P<0.001),与上次递食事件中获食者乞食强度(t=0.059,P<0.001)及未获食者乞食强度(t=0.07,P<0.001)呈正相关。表明荒漠伯劳雏鸟会根据其同胞的乞食强度来调整自身乞食状态。异步孵化使巢内雏鸟在生长初期就存在体况等级差异,一般研究表明较早孵化的雏鸟乞食强度较大,获食次数较多,体况较好,而晚孵化的雏鸟由于同胞竞争强而死亡率较高。对荒漠伯劳不同孵化顺序的雏鸟体重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雏鸟达到最大生长率的时间与孵化顺序呈现正相关(N=5,f=0.900,p=0.037)。虽然越早孵化的雏鸟达到最大生长率的时间越短,但不同孵化顺序雏鸟的体重生长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N=5,f=0.53,p=0.93),同时,雏鸟的孵化顺序与乞食强度并无相关性(t=﹣1.591,p=0.112),与占据最佳获食位置的次数无相关性(n=89,r=0.005,p=0.960),不同孵化顺序雏鸟间平均获食次数也无明显差异(df=4,F=0.090,p=0.985)。这说明荒漠伯劳同胞竞争相对较弱,轮流接食,弱化了孵化顺序带来的等级差异,从而增大每窝的繁殖输出。总之,在荒漠环境,荒漠伯劳雄性有更高的繁殖投入,在窝雏数增加时双亲会加大递食,同时雏鸟会根据其同胞的乞食强度来调整自身乞食状态,减小巢内同胞竞争,从而增大繁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