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美国政府投票通过医改法案。这是一次草根民主与精英民主、个人财产权与社会利益、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较量。至此,所有发达国家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保险制度,这对重塑世界医疗保险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一直是个强调自由主义、个人奋斗以及市场竞争的国家,因此,虽然从杜鲁门以来,有七位总统都想要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但是一直没有成功;直到这次,美国的第一位黑人领袖奥巴马重新举起医改大旗,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何美国医保改革会选择扩大政府在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背后原因,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医改产生很大裨益。本文的观点是,我们在考虑医改时,不能局限于医疗部门,而是应该把医改放在宏观经济框架中予以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禀赋在于人口红利,掣肘也在人力资本过少,农村人口多,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如果不能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产生的破坏将是致命的。我们医保制度的选择也应该以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为前提,如果实施与经济增长相悖的医保政策,那我们将会支付巨大的学习成本。我国医保的选择必须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前提,为经济增长服务。那我国的经济增长究竟出现什么新变化?就当下而言,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心是改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出口以及消费都比较乏力。特别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的情况下,我国一直实施的粗放的出口导向型政策遇到发展的瓶颈,目前我们可以选择的最现实的出路就是拉动内需。但是内需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何我国政府早在2004年就提出要把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拉动内需上,但是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即使在政府实施大幅降低储蓄利率,提高储蓄利率所得税政策的情况下,内需迟迟不能启动,居民储蓄率仍然偏高。本文的观点认为,拉动内需不是政府能够主导的,居民选择消费还是储蓄有其内生的原因。就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从预防性储蓄的角度出发,认为目前我国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过渡的经济转型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方面变化剧烈,很多原来的福利性收入(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转化为居民现实的货币性支出。原有福利制度解体,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健全,所以居民面对的各种不确定性增加,为了应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支出,于是居民开始进行预防性储蓄。因此从直觉上看,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是很强的。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在使用预防性储蓄理论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问题,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多是参照国外预防性储蓄理论的逻辑,主要分析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给居民储蓄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跟西方比,社会保障体系远不如西方完善,因此从支出的不确定性角度,分析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更为合理。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为了提供效率,私人产品应该由市场提供,而政府则应该提供公共产品。医疗属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商品,由于“看病贵,看病难”这个问题成为政府和百姓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探讨政府增加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投入,会不会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增加消费。在内容安排上,本文首先提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以及目前经济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接下来,对于有关文献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有关储蓄的早期理论,引出储蓄理论的新进展预防性储蓄理论,并介绍了有关医疗保险与预防性储蓄关系的文献。第三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修改一些条件,本文假设某些条件成立,建立了政府对医疗保险制度资金支持力度的强弱对于居民储蓄额的影响模型,最终证明政府提高对于居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将会挤出居民储蓄,使得居民增加当期消费。在得出模型结论的基础上,代入特定数值,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也证明同样的结论。但是政府提高对于居民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是否提高卫生行业的绩效?本文在第四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通过世界各国数据建立了计量模型,认为政府提高对于卫生的投入可以提高卫生行业的绩效,而卫生绩效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本以及其他的方式最终影响长期经济的发展。第五章通过介绍各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异同,得出结论,认为各国医疗保险制度都是政府和市场作用的结合,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就是根据各国政府在医疗保险制度中作用不同分类的,而从资金上对医疗制度增加投入是政府干预最为直接的方式。至此,在介绍中国医改沿革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结论和建议,认为在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使用市场化的方式将医疗行业推向市场,而是应该增加政府投入,这能从减少预防性储蓄和增加人力资本两个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