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p9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论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的可行性,为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方案提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清晰明确,规范严格,易于操作,效果良好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方案,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国内其他高校MNS的培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从外在政策要求到内在需求共同论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的可行性,使用Epidata3.1及SPSS19.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主要统计指标为构成比。  经过国内外文献分析初步拟定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经预调查,完善培养方案各条目,形成正式专家函询问卷。选取来自于护理教育领域、护理管理领域及临床护理领域共27名专家,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主要统计指标为回收率、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协调系数、权威系数等。结合以上指标数据及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培养方案的各条目具体内容。  结果:  1.MNS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积极响应国家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号召,符合医学人才教育突出实践能力、阶段性培养的规律,也符合专业学位及护理学培养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学科性质及要求。在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的需求度调查显示74.17%的在读研究生、65.59%的护理教育者及78.3%的临床护理管理者认为需要衔接。  2.将MNS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衔接的思路融入到MNS培养方案的构建中,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了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条件,培养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护理管理能力培养,护理教学能力培养,护理科研能力培养,考核评价、学位授予共11个方面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较为规范的MNS培养方案,包括210个条目。  3.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为0.54、0.89,两轮共有22位专家提出建议及意见,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函询的判断系数为0.9056、0.9313,熟悉程度系数为0.722、0.725,群体权威系数为0.8139、0.8031,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函询专家权威性较好;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9,表明专家对培养方案内容认可程度较高。  结论:  1.从外在政策分析到内在需求分析表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衔接是切实可行的。  2.经过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方案整体框架及具体内容,制定出清晰明确,规范严格,易于操作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校及其他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有的人所说,一个没有创新思维的人,就像一头拉磨的驴,只能沿着磨道转,永远走不出新路,永远不能像千里马那样显示出力与美的神韵,总是低着头走路的人,总也享受不到秀色。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语文教学仍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等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主宰。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2语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语文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引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课外阅读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把孩子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到广阔无垠的大海里。  根据我校近几年开展的振兴阅读活动的情况,本人在安排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有如下的体会。  
当前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但思品课的长期灌输说教使教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学得“索然无趣”。而多媒体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那在思品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际作以下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