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施和绿肥还田对水稻土中团聚体的有机碳和粘土矿物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评估土壤有机碳(SOC)在团聚体的固定保存以及它的稳定过程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系统至关重要。本课题依托湖南南县10年长期定位试验,在中国南方潮土性水稻土上进行研究,以不同紫云英用量(MV;15t,22.5t,30t和37.5t)和化肥用量(F;100%,80%和60%)做各处理搭配,旨在评估0-20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SA)及其稳定性指数;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密度分组(fLOC,c-iPOC,f-iPOC和mSOC)对于团聚体的物理保护机制,以及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和F处理相比,在37.5t+F80处理(提高76.7%和10.1%)和30t+F60处理(提高80.6%和12.5%)中,土壤大团聚体(0.25~2mm)显著提高(P<0.05)。在37.5t+F80处理(提高51.4%和22.7%)和30t+F60(提高54.3%和22.7%)处理下,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提高。与CK相比,22.5t+F80、37.5t+F80和30t+F6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1.0%、38.8%、18.0%。在F和MV处理中,各处理相比CK,在0.25-2、0.053-0.25和<0.053mm团聚体中SOC含量分别提高了18.0%、11.2%和6.8%。紫云英还田各处理在0.25-2mm和0.053-0.25mm团聚体中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SOC)最高。但在0.25-2mm、0.053-0.25mm团聚体中,粗颗粒有机碳(c-iPOC)和细颗粒有机碳(f-iPOC)是提高SOC的最显著指标。通过聚类分析也发现,SOC通过物理保护可以长期固定在微团聚体中,微团聚体(0.053-0.25 mm)中SOC含量从mSOC向f-iPOC转移。
  经过10年的替代化肥,F和MV处理的显著降低了土壤pH。土壤养分除速效钾以外,总氮(TN)和有效氮(AN),有效磷(AP)含量均增加。与对照相比,在22.5t和30t紫云英还田量与F80联合的处理中,TN(提高66.5%和58.2%)和AN(提高78.4%和59.7%)含量的增加显著高于F60。与CK相比,在30t+F80(提高256.3%)与37.5t+F60(提高259.5%)处理,AP含量显著增加,而在22.5t+F80处理,AK的含量增加了19.5%。但是,F60各处理AK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pH与各养分含量均极显著的负相关。各处理中均未检测到明显的矿物类型变化,但是发现了峰强的差异。供试土壤粘土矿物组成是复杂的,由蛭石、伊利石、高岭石、1.4nm过渡矿物(HIV)、绿泥石和石英组成。根据半定量分析,与CK相比十年的化学施肥(F)明显增加1:1型粘土矿物(高岭石)和含钾矿物(如伊利石),蛭石含量减少65.3%。与F处理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蛭石含量,在22.5t+F80、30t+F80、37.5t+F80和22.5t+F60处理的土壤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蛭石之间无显著正相关,但土壤pH,高岭石和HIV矿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施(尤其是22.5t+F80、37.5t+F80和30t+F60处理)可能通过物理保护改善土壤结构和微团聚体中SOC的固存。此外,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施可改善潮土性水稻土的肥力状况,并促进蛭石的形成,降低伊利石(含钾矿物)和绿泥石的含量。
其他文献
柑橘生长和结实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矿质营养,需要通过施肥来进行补充。在众多肥料中,微生物肥料能以自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达到对作物的特定肥料效应。肥料中的微生物能够活化土壤养分,分解有机质成腐殖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因此筛选有利于柑橘生长的微生物肥料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检测了六种不同的微生物肥料处理对枳幼苗生长及温州蜜柑结实的影响;进一步检测了蒙力和安琪两种微生物肥料对纽荷尔幼
学位
针对目前蔬菜生产上面临的季节性光照匮乏的问题,利用人工光源对设施蔬菜进行补光和工厂化生产的照光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合有效光谱范围内(400-700nm)的红、蓝单一光谱组分或复配光谱组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光源照射或补光的效能,探讨在自然光谱基础上添加补充远红光的生物学效应也在积极地进行中。本试验采用光合有效光谱的LED白光(B450+G530+R65
学位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世界广泛种植的重要蔬菜作物,中国是辣椒生产大国。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一直是制约辣椒产业发展的重大生产难题之一。维生素C、辣椒素和果形等作为辣椒重要的品质构成性状倍受育种者关注。本研究通过对104份辣椒种质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并结合2016年鉴定结果从中选取极端抗感材料17-P63和16-217为亲本
学位
河北省属于典型缺水地区,未来5-10年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在水资源日益减少的大背景下,研究作物自身的需水特性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蔬菜精准灌溉,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圆茄为试材,将茄子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花果期、采摘期三个时期,每个生育期设置五个不同水平(5kPa、10kPa、15kPa、20kPa、25kPa)的供水吸力,分生育期研究了不同供水吸力对茄子生长发育、光合特性
学位
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 L.)足起源于中国的重要芸薹属蔬菜作物之一,叶球是大白菜的主要食用部位,叶球的形态、紧实度等会直接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商品性。发掘鉴定结球性状相关基因,对研究叶球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改良大白菜结球商品性状具有重要意义。易位系(Translocation line)是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和遗传研究的重要工具材料。在课题组前期创建大白菜添加
学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为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重要蔬菜,其产量和产值均居世界蔬菜生产前十位,但在长期人工选择下,栽培茄遗传多样性狭窄,严重制约了茄子抗性育种进程。西花蓟马是一种对多种农作物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害虫,具有活跃、善飞、怕光、个体细小、繁殖能力强、寄主广泛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特点,导致西花蓟马防治困难。因此筛选抗西花蓟马茄子种质资源,探明茄子对西花蓟马的抗性机制,明确茄
学位
苹果是当前世界上栽培的主要果树,也是中国果树栽培中面积最大的树种。八棱海棠作为砧木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本身的杂合性,使得八棱海棠实生后代广泛分离,变异较大。本研究所用试材,来源于前期规模化实生选种获得的一批具有较强抗黄化能力的八棱海棠实生优系,以优系组培苗作为试材,对其生根特性及抗盐,抗旱能力在组培条件下开展进一步研究,并结合生长特性及结果情况调查,旨在对优系抗性和应用前景作出科学评价。主要研究
学位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肉肥厚,口感鲜美,食药用价值极高,备受消费者青睐。杏鲍菇为全球四大工厂化食用菌栽培种类之一,目前国内栽培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工厂化杏鲍菇育种工作严重滞后,专用品种匮乏及菌种退化、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工厂化杏鲍菇产业的发展。紫外诱变获得的食用菌新菌株存在稳定性差、易恢复突变的特点,理论上,能够采用回交和自交育种手段来稳定突变性状。  本研究以前期单
学位
该文采用CO浸渍发酵法与传统发酵法,以及酒精发酵后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与不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对比的方法,从总酸、苹果酸、pH值、色素、丹宁、总酚及口感变化几个方面,研究了CO浸渍发酵法对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毛(黑)葡萄、山葡萄及原料质量较差的欧洲种赤霞珠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对利用CO浸渍发酵法提高有缺陷原料葡萄酒品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学位
生物矿化描述的是在生物体内外的有机分子控制下形成无机矿物的过程。此生物矿化过程为跨学科研究领域,覆盖农业、环境、医学和晶体材料科学等。从化学本质上来说,生物矿化过程主要是有机生物大/小分子与无机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因此,无机矿物的形成机制以及有机分子在矿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生物分子调控下的生物矿物在结构、组成和形貌等方面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