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权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关系,是一种隐形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会对学生成长和教育活动自身产生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权威走向失真。作为一种教育病理现象,权威失真导致作为一种“资源”和“力量”的教师权威其自身功能逐渐弱化、丧失,甚至起反作用,从而整体上发挥着一种负向功能。与教师权威失真相伴随而出现的是对教师权威的批判,这种批判很大程度上将“教师权威”看做教育的一颗绊脚石,视其为一种否定性的存在,从而认为应该予以消解。其实这是对“教师权威”的一种偏见和误解,它混淆了“失真的教师权威”和“教师权威”之间的关系,因此应该对此进行澄清。作为一项由人参与并最终指向人的发展的特殊活动,本真的教育应是师生两个主体间灵魂的交往过程,在此交往过程中学生逐渐成才和成人。因此在教师富有“教育性”的引导之下,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内在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生成,从而使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改革实践中都越来越强调教育“育人为本”的本体价值,越来越关注教育中“人”的回归,这与上述本真教育的内涵是相一致的。总之,本真的教育与育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价值取向,呼唤一种与之相适切的本真的教师权威。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实践中存在的教师权威失真现象及其危害来考量,还是从人们对教师权威存在的误解和偏见出发,抑或是从本真教育及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对教师本真权威的客观要求来看,都在向我们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关注教师权威失真,并让教师权威回归其本真。按照明确核心概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究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的研究思路,文章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教师本真权威的内涵。教师权威存在于教育场域,与其他社会领域的权威相比有其特殊性。研究站在教育的立场,在对“教育”和“权威”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把握二者内在共通性的基础上,最终认为教师本真权威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一种为学生所信从的,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的教育力量。它具有三个特征:从来源来看,教师本真权威是在师生共同的、深层次交往的、真实的教育生活中自然生成的,而非由国家制度和社会传统所赋予;从实质来看,教师本真权威的内核在于师生之间存在着善意的爱;从作用效果看,教师本真权威是一种“教育性”的引导力量,引导学生内在潜能和内在力量的生成,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第二部分,对教育实践中教师权威失真现象进行现实表征。师生之间存在的教育暴力、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倾向、师生交往萎缩为简单的知识授受,这是教师权威失真的三种现实表征。它们又可归纳为两种类型: (1)假的教师权威。此时教师权威滑向了“权力主义”,演化成对学生纯粹地管理和控制,对学生成长和教育发展来说是一种负能量,发挥着明显地阻碍和破坏作用,因此是一种“不当为而为之”的假的权威; (2)虚的教师权威。此时教师权威对学生成长是一种浅层次的影响力量,表现乏力甚至是无力,体现为一种无能量,因而是一种“当为而不为”的虚的权威。第三部分,探究教师权威失真的原因。本真的教师权威产生于师生共同交往的真实教育生活,然而实践中来自教育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却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种真实教育生活的破坏甚至毁灭,从而使教师本真权威丧失了其产生和存在的客观环境,最终走向失真。归纳起来,原因有三:其一,在理性人假设主导之下,教育中的“人”以一个被排斥了情感的理智人而存在,这使得教育以秩序化和程式化的方式运作;理性主义知识观导致师生交往呈现表面化、垄断化和单向化特征。其二,我国传统权威文化中的专制性思想仍在当今教育实践中有不同程度的遗留。其三,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有严重的管理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第四部分,结合对教师权威失真的现实表征和归因,对实现教师权威回归本真提出对策:强化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中的融入;继承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构建关照教师幸福感的教师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