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携能协作网络的物理层安全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窃听用户通常可以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截获有价值的机密信息,导致机密信息无法安全传输。现有的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上层加密技术来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然而随着节点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加密技术可能难以确保安全传输。物理层安全技术不同于上层的加密技术,是从通信系统的最底层——物理层出发,来保障信息的传输安全。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无线设备的大量应用,通信网络中的能量消耗在极速增长。在实际的无线网络中,大多数通信设备装载了储能有限的电池,这严重制约了无线网络的生存时间。无线携能通信技术作为降低网络能耗的有效手段,既能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又可确保通信网络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可持续运行。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并讨论了基于携能通信网络场景的物理层安全问题。1、本文首先基于多中继携能协作网络设计了一种中继选择策略,由于所提策略既考虑了携能传输这一网络特性,又综合考虑了合法链路及窃听链路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因此,该策略可以使系统的保密性能达到最优。为了全面评估所提策略下携能协作网络的保密性能,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的传输模式分别分析了保密中断概率和遍历保密容量两个关键的性能指标。一方面分析获得了保密中断概率精确的闭式解,并通过其渐近解导出了保密分集增益,结果证实,基于该选择方案下的保密分集性能可达最优。另一方面还得到了遍历保密容量下界的闭式解。数值结果表明相关的理论分析正确无误,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其它参数对网络安全性能的影响。2、本文还探究了具有协作干扰的多中继携能通信网络中的物理层安全问题。当携能通信网络的中继不但能充当常规中继向目标用户传送保密信息,还能充当协作干扰节点向窃听用户发射干扰信号时,采用协作干扰技术有助于改进携能网络的保密性能。并且考虑到实际的网络中往往存在多个接收用户,本文提出了一种启发式中继-干扰节点选择及用户调度策略,以提升携能通信网络的保密性能。为了评估所提启发式策略下携能通信网络的保密性能,分析得到了保密中断概率精确的闭式解以及遍历保密容量下界的闭式解。最后,将本文所提的启发式策略与已有策略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相较于现有策略,本文所提的启发式策略可显著提升携能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
其他文献
因为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具有良好的功率效率和速度,并且所采用的开关电容电路架构与CMOS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有利于降低成本,所以在无线传感网络和生物医疗设备的应
目的:探讨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的手术方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并最终诊断为胶质瘤合并癫
本文以洛阳汉墓壁画的色彩为研究对象,以其色彩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为重点,对其在色彩艺术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基本研究。从先秦两汉以来的人文色彩观念、洛阳汉墓壁画的色彩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教育水平都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创新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成了这一时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流动自由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已经普遍化,这也是媒体和信息资本主义的基本驱动力,但信息技术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应该将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流动自由作为基本理念毋庸置疑,但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仍呈现逐年高发态势。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的滞后性及犯罪构成界定的不明确性加之大数据环境下犯罪手段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洪湖赤卫队》是中国歌剧史上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剧中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用真实的情感触动观众的心弦。一部歌剧完美呈现需要声音、表演、情感等各方面的完美配合。
局部修复码(Locally Repairable Codes,LRCs)是纠删码(Erasure Codes,ECs)的一种,它只需使用至多r个其他编码符号即可恢复出任意单个编码符号。LRC码正因具有这样的局部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LRC码的最小距离限和构造算法,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内容分为如下三部分:从LRC码的参数出发,对LRC码的最小距离限、维度边
本论文主要提出一种基于并行运算的线性卡尔曼滤波(LKF)算法的载波恢复技术来对多种高阶调制格式进行相应的频偏和载波相位的估计与补偿,涉及到的高阶调制格式有16QAM、64QAM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方式,已成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自二十世纪七十年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基于有机半导体的电致发光器件,主要用于新一代平板信息显示和照明。迄今为止,发光材料经历了传统的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其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