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40年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分权改革下相对有效的地方政府竞争,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实现其政策意图,因而财政竞争就是这种竞争性地方政府增长模式最主要的手段。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采取税收竞争的可操作空间日益减小,财政支出竞争成为竞争的主流,地方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可以改善本地的投资条件及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流入,并在制度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带来生产率的提高,由此获得的产出远高于其为了吸引资源而付出的成本,从而实现其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由于竞争的不规范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从全国范围来说已导致了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问题,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探寻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机理,以便实现在一个合意的支出竞争水平下达到经济增长及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总体来看,目前有关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研究明显不足,大部分散落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地方财政竞争等相关文献中,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丰富国内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可为如何引导地方政府之间展开良性竞争、规范其财政支出竞争行为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沿着“制度环境—竞争行为—作用机理—行为后果—行为规范”的思路展开研究,认为我国特殊的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体制催生了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财政支出竞争,竞争行为的后果表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经济效率损失,并对这两大行为后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系统研究。具体来说,在梳理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的主体部分及其重要结论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关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特征分析及存在性检验。本文首先深入分析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竞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面板空间自相关模型为基础,对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空间滞后系数,结果证明了我国地方政府无论是在总支出规模上,还是在分类财政支出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支出竞争行为。第二,关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从我国现实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从正、负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分析一个无限期的典型家庭效用最大化问题,证明了在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支出竞争强度较小时,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竞争强度过大时,则会抑制经济增长,最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不规范的支出竞争也造成了政府投资过度、低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短缺及不均衡、寻租腐败、地方政府债务升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我国2007-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竞争在总规模上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具体结构上,维持性支出竞争、建设性支出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呈倒U形关系,福利性支出竞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三类支出竞争的交互作用不但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对其它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正的溢出效应。但是,建设性财政支出竞争强度在2013、2014年已超过拐点,财政支出总规模竞争的平均值也已超过拐点,超过拐点意味着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第三,对上一主题中存在负效应的方面和领域,进一步分析财政支出竞争引起的效率损失。认为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竞争过程中的非效率因素具体表现为:制度的适应性效率低、无序竞争或恶性竞争的存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缺乏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导致X-无效率;运用DEA模型测算发现2007-2015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偏低,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建设性支出效率下降得最为明显;最后通过构建非线性受限Tobit模型,验证了地方财政支出竞争显著影响着地方财政支出的效率,地方政府在建设性支出竞争方面存在过度竞争,是引起财政支出综合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福利性支出竞争还可进一步加强,维持性支出竞争与财政支出综合效率的关系不显著,并且分别测算了分类财政支出竞争及总规模财政支出竞争对财政支出综合效率造成的损失大小,认为在进行政策调整时,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应优先于规模调整。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行为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