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中的行为表现差异。在我国,银行贷款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并且可替代性较弱,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将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而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商业银行由于平滑货币政策冲击的能力不同,其信贷供给行为会有所差异,即存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商业银行分布性效应。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由“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到借款者”两个阶段组成,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关键环节,中央银行操作能否有效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进而达到政策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平滑货币政策冲击的能力。当银根紧缩时,中央银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等操作工具回笼或者冻结商业银行流动性,如果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主动负债或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得可贷资金,则可以保护现有的贷款组合,其贷款行为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不敏感;否则,商业银行将因为可贷资金的不足而不得不减少贷款投放。本文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环节入手,研究信贷传导过程中从货币政策到银行贷款的传导过程,分析具有不同平滑信贷供给能力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差异,从而探究“黑盒子”内的运作机制。 本文通过观察16家上市商业银行1999年四季度至2011年三季度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内部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的影响。选取银行规模、流动性、资本充足率作为商业银行特征变量,通过将上述特征指标引入CC—LM模型,建立了商业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反应的panel data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不存在“逆向反应”现象;其次,商业银行的个体特征会影响其信贷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强度,其中,资产规模大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高的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变动不敏感,但商业银行信贷不会因流动性的差异而对货币政策产生非对称反应。进一步的,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在整个银行系统提供的信贷规模中占很大比重,并且它们的大多数特征指标都位于平均水平之上,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影响较小,其对货币政策变动的不敏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 最后,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为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提高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从而疏通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而健全货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渠道;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形成一个以货币传导渠道为主,信贷传导渠道为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