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认知方式这一内容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成为了当代研究个别差异与人格问题的一大趋势。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风格。认知方式的研究和应用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及体育、心理卫生、职业选择等方面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生,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且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学习成绩仍是衡量初中生学习效果的一个硬性指标。而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是认知风格差异之一。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是依赖身体内参照还是依赖外在参照的倾向。学习、研究和掌握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教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的研究,以此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成绩。同时,由于初中生在这一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他们会出现一些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情绪,学习焦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尤其是对于面临着中考压力的初三学生,其学习压力更大,体会到的焦虑情绪也相对多一些。因此,通过对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种不同认知方式的理论分析和对初中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初中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焦虑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初中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焦虑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的分析,依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着手,寻求合理的方式方法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制定适合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量表测验法。通过镶嵌图形测试(EF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初中生认知方式、学习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EFF得分与学习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学生在学习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场依存性学生的得分,即与场独立性学生相比,场依存性学生有较多的学习焦虑。认知方式与数学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语文成绩和外语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其成绩在数学成绩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即场独立性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性学生的数学成绩,两种认知方式在语文和外语成绩上并无显著差异。学习焦虑水平与数学、语文和外语三科成绩的相关均不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相关。本文根据上述关系,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个人等多角度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在我国的国情下,因材施教以及各项措施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相关工作者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当前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焦虑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学习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的,但过度的学习焦虑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学习焦虑,并采取适合的措施正确地进行处理,利用好学习焦虑这把“双刃剑”,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生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