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凡纳滨对虾温棚养殖模式迅猛发展,对虾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也随之不断加大。高密度、封闭式的养殖模式在养殖后期极易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当地养殖户养殖主要使用抽取地下水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每养1kg虾要消耗20m3的地下水资源,2014年秋季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地下水短缺现象,因此地下水过度使用的问题亟待解决。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而且益生菌微生物对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分解能力较强,可净化水质,减少养殖后期换水量,实现养殖过程“零换水”。本论文通过对当地养殖措施的优化,包括改造池塘结构,建立跑道式养殖池,并水产养殖池曝气充氧装置,推动养殖池塘水旋转,实现流水养殖;优化投喂次数,分别在早7点,下午4点、夜晚11点按照3:4:3的投喂比例进行投喂;优化投饵方式,每个养殖池塘放置改进的饵料盘十个,百分之八十饲料投喂在饵料盘上:优化充气装置;以及每10天向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添加lOg/m3稻壳粉和芽孢杆菌BZ5株10,000 cf u/ml,进行养殖实验。通过研究对虾生长、水质因子(NO2-N、NO3-N、 Chl. a、TA)、细菌含量(水体芽孢杆菌、可培养弧菌、可培养异养菌)的变化情况,探究生物絮团定向调控养殖模式的效果,为实现对虾健康可持续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芽孢杆菌降解氨氮、亚硝氮实验芽孢杆菌BZ5对氨氮降解明显,28h氨氮浓度由0.8mg/L的降低到0.2mg/L左右,76h降解完成。芽孢杆菌BZ5降解50%亚硝氮浓度时间为76h。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不能显著地提高芽孢杆菌对氨氮的降解效果。2.跑道池式养殖在生物絮团定向调控养殖模式中的应用实验设置跑道池式养殖模式和对照组未改造养殖池养殖模式,通过比较两种模式的对虾生长、水质因子变化,分析跑道池式养殖模式在生物絮团定向调控养殖模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跑道池组对虾产量比对照组高6.98%,对虾体重比对照组高9.04%,投饵系数跑道池组比对照组低8.21%。跑道池组养殖后期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亚硝氮在20天左右时开始快速上升,跑道池组亚硝氮快速上升时间比对照组略晚,养殖后期,跑道池组和对照组水体中的亚硝态氮都控制在较低的0.4mg/L左右。3.添加不同的碳源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应用研究本实验全部为跑道池式养殖模式,通过比较每5天向养殖池中添加0.5g/m3红糖的红糖组、1g/m3稻壳粉的稻壳粉组,和对照组水质指标,水体中细菌指标,比较添加不同的碳源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添加芽孢杆菌和稻壳粉组可以显著降低养殖池亚硝氮浓度,对氨氮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稻壳粉可以促进水体中芽孢杆菌的生长,添加稻壳粉组养殖后期水体芽孢杆菌浓4.33x103 cf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0x103cfu/ml(p<0.05)。添加红糖和稻壳粉充当碳源可以显著的增加池塘叶绿素的含量,为对虾的生长提供天然饵料。4.如东温棚养殖模式对虾摄食模型构建本实验通过分析温度、对虾体长、对虾生长速率对对虾摄食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如东温棚养殖模式春季和秋季对虾摄食的模型。为准确的投喂饵料、减少饵料的浪费,实现对虾的健康养殖打下基础。5.生物絮团定向调控下凡纳滨对虾封闭养殖技术规范通过2014年春季、秋季两次养殖实验,研究对虾生长、水质因子(N02-N、N03-N.Chl.a.TA)细菌含量(水体芽孢杆菌、可培养弧菌、可培养异养菌)的变化情况,以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制定了用于如东县小棚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成技术、水质调节技术、生物絮团定向调控技术。为实现对虾健康可持续养殖提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