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对人类早孕胚胎绒毛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对受到不同时间阴道超声照射后的人类胚胎绒毛的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近期修复形式的观察,来探讨阴道超声对人类胚胎绒毛引起的病理形态变化及近期可复性的时间、形式。为阴道超声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42例,按照就诊的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经腹部超声照射确定宫内早孕,1分钟内完成)6例;B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10分钟)12例;C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10分钟)12例;D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10分钟)12例。A、B组于超声辐照后24小时行人工流产术;C、D组分别于阴道超声照射后5天、7天行人工流产术,上述各组所采集的胚胎绒毛标本放入2.5%戊二醛中进行前固定,固定后再经漂洗、锇酸后固定、脱水、包埋、制片过程与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电镜室共同完成。最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绒毛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经阴道超声辐照孕囊10分钟后,不同时间取材的绒毛超微结构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可显示:24h取材的B组、5天后取材的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天取材的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取材的B组与5天后取材的C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24h取材的B组与7天取材的D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5)。5天取材的C组与7天取材的D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5)。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呈现:滋养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肿胀、扭曲、断裂、脱落丢失以及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细胞质空泡化、细胞膜破裂及滋养细胞核的改变,这种由阴道超声辐射孕囊引起的绒毛损伤呈现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修复的特点,此次实验观察至照射后7天内取材的修复情况。
[结论]
(1)阴道超声持续照射孕囊10分钟,可以引起人胚绒毛超微结构的改变。
(2)阴道超声持续照射孕囊10分钟所导致的人胚绒毛超微结构的改变,呈现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完全修复的趋势。
(3)阴道超声辐射可引起人胚绒毛超微结构的改变,其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合体滋养层,其次细胞滋养层,间充质的改变较少,基膜基本无改变。
(4)各种与早孕相关的医疗行为,拟行阴道超声检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损害的存在;并遵守必要的、最短照射时间的原则,原则上应该明显少于10分钟。
(5)被辐射病例呈现的“可复性”,其实质的临床指导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