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 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毛竹的地下根茎为单轴型,地上部分呈散生状分布,经过毛竹笋—幼竹的生长而形成多世代分株共存的无性系种群。研究该过程的生理生态性质对了解毛竹无性种群的种群更新和扩张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同生群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异速生长的分析方法,探索经营干扰(施肥、挖笋)对毛竹无性种群笋-幼竹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1、施肥处理使毛竹林提早7d出笋,笋期延长7-10d,出笋盛期的发笋速率为23.4±2.91个/天,是未施肥(10.3±1.99个/天)的2.28倍(P<0.05)。施肥处理样地单位面积出笋数量是未施肥处理的2.69倍(P<0.05);在毛竹林立竹密度一致时,毛竹出笋数与胸径正相关(P<0.01);其中施肥处理样地单位面积新分株存活数是未施肥处理样地的2.20倍(P<0.05),未施肥处理种群存活率为52.37%±1.29%,极显著高于施肥处理种群存活率37.05%±2.73%(P<0.01);未施肥处理第Ⅰ、Ⅱ、Ⅲ、Ⅳ同生群的存活率为分别84.47%、65.42%、41.94%、25.85%,相同同生群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施肥处理(p<0.05)。 2、施肥处理新分株异速生长指数为0.76与未施肥处理(0.74)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Ⅰ同生群异速生长指数与Ⅲ同生群间差异显著(p<0.05),第Ⅳ同生群异速生长指数与其他同生群间的均有显著差异(p<0.05)施肥处理仅第Ⅳ同生群与其他同生群差异显著(p<0.05)。 3、4、挖笋处理样地发笋比未挖笋处理样地早6 d,笋期长10 d,春笋出笋数598.9±45.05株/亩,是未挖笋(528.3±1.78株/亩)的113%,二者差异达到0.10显著水平(p<0.10),施肥处理出笋总数868.9±22.50株/亩,是未挖笋处理(528.3±1.78株/亩)的164.47%,(p<0.05);其中Ⅰ同生群出笋数149±2株/亩,高于未挖笋处理(121±2株/亩)(p<0.01),Ⅲ同生群显著高于未挖笋处理样地(p<0.05),人为选留各同生群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挖笋处理相同同生群存活率。 5、施肥处理生物量的日累计值为52.60kg是未施肥处理(80.31kg)的65.50%(p<0.05),施肥处理样地种群存活曲线为B3型与C型之间,未施肥处理则呈现出B3型的变化规律。 挖笋处理生物量的日累计值为15.62kg是未挖笋处理(20.83kg)的74.98%(p<0.05),挖笋处理样地种群存活曲线为A型,未挖笋处理为B3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