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观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人常并发焦虑性疾病,其机制不明;另一方面,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关键性参与恐惧消退调节,而恐惧消退缺陷常导致焦虑性疾病产生。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腹内侧前额叶微注射β-淀粉样多肽对大鼠线索性与场景性条件化恐惧反应的影响,以期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焦虑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vmPFC内微注射:大鼠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用微量注射器双侧vmPFC内微注射PBS(溶媒组)、Aβ42-1 (Aβ42-1组)与Aβ1-42 (Aβ1-42组),注射后行缝合与消毒处理。术后第26天,行自发活动检测。2、线索性恐惧条件化范式:行为训练分为五个阶段即习惯化、恐惧条件化(声刺激与足底电击配对训练)、消退训练(仅呈现声刺激)、消退检测(仅呈现声刺激)及重建(2次电击后仅呈现声刺激),每两个相邻的训练阶段之间相隔24小时。习惯化训练于术后第27天开始;重建后24小时行足底电击敏感性检测。条件化恐惧反应检测指标为声刺激诱发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在恐惧条件化阶段,同时检测声刺激与场景诱发的非特异性僵直反应。最后将大鼠灌流取脑,切片染色。3、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范式:除条件化刺激为场景外,其它所有实验程序同线索性恐惧条件化范式。条件化恐惧反应检测指标为场景诱发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结果:1、vmPFC的IL区HE染色显微照片显示:溶媒组与Aβ42-1组神经元完整未受损,排列整齐;Aβ1-42组注射针道附近神经胶质细胞聚集与神经元丢失。2、线索性恐惧条件化范式:在恐惧条件化、消退训练及重建阶段,溶媒组、Aβ42-1组与Aβ1-42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均无显著性组间差异;在消退检测阶段, Aβ1-42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溶媒组与Aβ42-1组大鼠。3、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范式:在恐惧条件化、消退训练及重建阶段,溶媒组、Aβ42-1组与Aβ1-42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均无显著性组间差异;在消退检测阶段, Aβ1-42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溶媒组与Aβ42-1组大鼠。4、自发活动:溶媒组、Aβ42-1组与Aβ1-42组大鼠自发活动水平无显著性组间差异。5、足底电击敏感性:溶媒组、Aβ42-1组与Aβ1-42组大鼠足底电击敏感性无显著性组间差异。6、对声音和场景的非特异性僵直反应:溶媒组、Aβ42-1组与Aβ1-42组大鼠对声音与场景诱发的非特异性僵直反应均无显著性组间差异。结论:大鼠vmPFC内微注射Aβ1-42损伤大鼠线索性与场景性长时程恐惧消退记忆,但对线索性与场景性条件化恐惧反应的获得、短时程恐惧消退记忆与重建均无影响。提示vmPFC的Aβ1-42聚集所致的线索性和场景性的恐惧消退缺陷可能是AD患者并发焦虑性疾病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