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贯通伤(Penetrating Cardiac Trauma,PCT)以其伤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而曾被认为是“无法可医”的致死性损伤,直到十九世纪末(1896年),德国外科医生Ludwing Rhen才成功地对1例右心室刀刺伤进行缝合修补。在以后100年的发展中,PCT的预后得到逐步改观,但PCT仍然是胸外伤的危急重症,据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的相关报道,PCT的总死亡率为25%-65%。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通讯和交通的发展,更多伤情危重的患者可被送到医院得到抢救。心脏贯通伤的抢救成功率虽有所提高,但死亡率仍比较高。外科手术是心脏贯通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心脏贯通伤手术患者由于受伤机制、开胸地点和患者的其它临床情况不同而使手术结果千差万别。手术前和手术中很多与疾病相关的因素或与手术相关的因素可以对术后早期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影响存在诸多争议,各家意见并不一致。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将针对这一临床问题而开展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的系统评价。我们在对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心脏贯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可能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一种新型的、可靠的文献综合评价方法(Meta分析)来对可能影响心脏贯通伤外科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因素对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影响,期望对今后的临床治疗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再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将国外多个小样本研究综合起来,定量研究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各种因素,为心脏贯通伤早期死亡的防治提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建立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回顾性分析我院过去20年间27例心脏贯通伤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通过全面收集、严格评价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有关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对可能影响心脏贯通伤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以确定这些因素对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的变量包括:受伤机制、开胸地点、受伤涉及的心腔数、心包填塞、联合伤、修订创伤评分、入院血压、生理学指数。结果:1.第一部分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率为41%(11/27)。在单因素分析中:1.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2.入院时的修正创伤评分≤2、3.伴有主动脉损伤、4.第一个24小时的输血量≥12单位、5.急诊室开胸等5个指标是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2.第二部分结果2.1受伤机制的影响结果11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急诊室开胸组与手术室开胸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22.26(95%CI:13.87-35.73,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著(P=0.50)。2.2开胸地点的影响结果3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急诊室开胸组患者发生早期死亡的OR合并为22.26(95%CI:13.87-35.73,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著(P=0.17)。2.3受伤涉及的心腔数的影响结果3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涉及心腔数(n=1)与涉及心腔数(n≥2)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0.19(95%CI:0.11-0.32,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著(P=0.32)。2.4心包填塞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心包填塞组与无心包填塞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0.68(95%CI:0.47-0.97,P=0.93);同质性检验显示存在异质性(P=0.005)。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成。2.5联合伤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联合伤组与无联合伤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3.31(95%CI:1.17-9.35,P=0.02);同质性检验显示存在异质性(P=0.02)。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成。2.6修订创伤评分的影响结果2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修订创伤评分0组与修订创伤评分1+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5.26(95%CI:2.00-13.83,P=0.0008);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著(P=0.51)。2.7入院血压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入院血压<90mmHg组与入院血压>90mmHg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6.52(95%CI:3.39-12.52,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著(P=0.27)。2.8生理学指数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生理学指数(PI≤10)组与生理学指数(PI>10)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合并为0.10(95%CI:0.06-0.17,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著(P=0.07)。结论:1、从本单位心脏贯通伤外科治疗的经验,得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入院时的修正创伤评分≤2、伴有主动脉损伤、第一个24小时的输血量≥12单位、急诊室开胸等可以对术后早期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2、Meta分析结果显示:枪伤、急诊室开胸、伴有联合伤、修订创伤评分为0以及入院血压<90mmHg是心脏贯通伤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涉及心腔数(n=1)、心包填塞以及生理学指数(PI≤10)是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的保护因素。3、Meta分析通过对多个同类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合并分析,增大样本含量,提高统计学检验效能,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4、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心脏贯通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的危险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这些危险因素以改善外科治疗效果;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