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platelet-rich fibrin,i-PRF)是一种血小板浓缩物,其内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再生。牙髓再生术是近年来治疗牙髓坏死年轻恒牙的一种新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引血不足或无引血的情况。因此,本实验使用i-PRF作为牙髓再生的新型支架材料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的24位患者(年龄为8-17岁),共25颗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牙髓再生术治疗。同时选取儿童口腔科(同年龄阶段的患儿)8位患者10颗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牙髓坏死年轻恒牙作为实验对照,随访观察9-1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牙术后保存率、临床症状缓解率及根尖周病变愈合率。进一步定量分析其牙根长度增加比、牙本质壁厚度增加比及根尖孔直径减小比。实验中X线片均采用TurboReg软件校正,用于测量分析。选取上述牙髓再生术中18例牙髓坏死的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使用i-PRF作为支架材料,6例行常规血运重建术,随访观察9-16个月。依据美国牙髓病协会规定的牙髓再生术治疗三级目标对结果进行评估(一级目标:无临床症状与体征且X片无根尖暗影;二级目标:牙根继续发育;三级目标:牙髓活力测试反应阳性)。比较两组术后达到一级治疗目标的患牙数量,定量分析牙根长度增加比、牙本质壁厚度增加比、根尖孔直径减小比、牙根区域面积增加比及根管区域面积减小比,最后统计两组牙髓电活力测试结果阳性的患牙数量。实验中X线片均采用TurboReg软件校正,用于测量分析。结果:1.牙髓再生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随访期间均无牙齿缺失,患牙的保存率均为100%(35/35)。两种方法术后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无疼痛、肿胀、瘘管)分别为96%(24/25)、100%(10/10),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率为84%(21/25)和90%(9/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髓再生术后牙本质壁厚度增加比为(21.93±7.18)%明显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6.52±3.04)%(p<0.05);牙根长度增加比分别为(12.66±3.45)%和(4.56±3.73)%(p>0.05);根尖孔直径减小比为(61.79±9.44)%和(72.99±13.8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牙髓再生术较根尖诱导成形术更能促进患牙牙根的继续发育。2.应用i-PRF作为牙髓再生支架材料,治疗牙髓坏死年轻恒牙时,术后达到牙髓再生术一级治疗目标的患牙有11颗,占比92%(11/12)。达到一级治疗目标的11颗患牙同时也达到二级治疗目标,其中牙根长度增加比为(10.68±4.36)%,根部牙本质壁厚度增加比为(20.56±9.85)%,根尖孔直径减小比为(59.09±14.28)%,牙根区域面积增加比为(15.88±6.84)%,根管区域面积减小比为(10.32±9.23)%。达到三级治疗目标即牙髓电活力测试反应阳性的患牙数量为5颗,占比为44%(5/11)。i-PRF作为牙髓再生支架材料时,上述治疗指标均与血凝块组相一致(p>0.05)。结论: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进行牙髓再生术治疗时,遇到无引血或引血不足的情况,可考虑使用i-PRF作为支架材料继续完成牙髓再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