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MRI检查及DWI与临床表现、CA125及超声等其他诊断手段相比,在良恶性卵巢肿瘤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及价值。探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ADC值测量的价值并确定其最佳阈值。最终为临床术前评价卵巢肿瘤选择最优路径。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48例。这4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8岁,平均48.3岁。随后所有患者卵巢肿瘤均行手术切除,并有组织病理学结果。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48例卵巢肿瘤患者分为良性、恶性肿瘤(1组、2组)两组,良性组30例,共32个病灶;恶性组18例,共24个病灶。其中1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归为恶性组。首先,分析本研究各种卵巢肿瘤在不同年龄段分布特点,对比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阳性临床表现及其阳性率。其次,分析良性组与恶性组CA125值及阳性率。随后,分析48例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统计其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析本研究卵巢肿瘤患者的MRI及DWI资料,结合肿块的平扫、DWI及增强图像,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ri表现,并做出定性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其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最后,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标准,测量良恶性组dwi中的adc值,分析比较两组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其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最佳阈值,并得出相应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最终,比较临床表现、ca125检测、超声检查、mri及dwi检查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从良、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来看,本研究4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良性患者10-76岁,平均47.6±13.4岁;恶性患者12-78岁,平均48.5±10.8岁。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4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无明显阳性症状体征者18例,占37.5%。首诊有相关阳性症状体征者30例,占62.5%。阳性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包块、疼痛不适、月经紊乱或绝经后阴道流血等三大方面。30例良性卵巢肿瘤中,有阳性症状体征者10例,占良性者33.3%。18例恶性卵巢肿瘤中,有阳性症状体征者12例,占恶性者66.7%。从良恶性肿瘤阳性临床表现发生率来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以血清ca125水平≤35u/ml为正常参考值,以>35u/ml为阳性标准。对48例卵巢肿瘤统计后发现,阳性者10例,共占本研究所有卵巢肿瘤的20.8%。其中良性1例,为卵泡膜纤维瘤(ca125水平116.5u/ml),占所有良性肿瘤3.3%;恶性9例,均来自卵巢上皮性癌,占所有卵巢上皮性癌的69.2%,占本研究恶性组的50%,且这9例阳性者ca125值平均743.7±12.3u/ml,明显高于卵泡膜纤维瘤阳性者的ca125水平。本研究良、恶性组的ca125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将本研究48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同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后显示,将8例良性肿瘤诊断为恶性,将2例恶性肿瘤诊断为良性。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3.3%,准确性为79.2%,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91.7%。(5)经mri诊断结果与组织学病理结果对比后发现,将6例良性肿瘤诊断为恶性,将1例恶性肿瘤诊断为良性。MRI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85.4%,阳性预测值为73.9%,阴性预测值为96.0%。二者比较,MRI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良性组与恶性组DWI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ROC曲线后得出,良、恶性卵巢肿瘤ADC值最佳鉴别诊断阈值为1.328x10-3mm2/s。由此可获得较满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论(1)与临床表现、CA125检测、超声相比,MRI检查在良、恶性卵巢肿瘤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2)DWI及ADC值测量可以量化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更加客观。(3)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与DWI及ADC值测量联合诊断,诊断价值高于二者单一应用,有更高的准确率,与病理的吻合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