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已成为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而过量的氮沉降可能会对土壤性质、植物生长、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造成负面影响,而碳的同步添加是否会对氮沉降造成的影响具有缓冲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探明氮沉降以及碳添加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量数量和活性、酶活性的影响,据此评价草地土壤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设置的碳(葡萄糖)、氮(尿素)添加样地为试验平台。试验根据设置的0、25、50、100、200 kg N ha-1year-1 5个氮添加处理(N0、N25、N50、N100、N200);0、250、500 kg C ha-1year-13个碳添加处理(C0、C250、C500),探究碳、氮添加对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量与活性、酶活性的影响及土壤质量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草地生态系统中,长期过量的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p H值,导致土壤酸化,同等碳水平下适量的氮添加(N25、N50、N100),能提高土壤TN的含量,碳的添加改变了土壤C∶N,同等氮水平下土壤C∶N的趋势为C0>C500>C250,适量的碳添加提高了土壤SOC含量,中碳(C250)水平下土壤SOC含量最高,高碳(C500)水平下降低了土壤SOC含量。(2)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MBC∶MBN有增加的趋势,高氮(N200)显著降低了MBC、MBN,提高了MBC∶MBN;在N100、N200水平下土壤MBC∶MBN较高,土壤脱氢酶(DHA)活性随着氮添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氮添加量为N25水平下土壤脱氢酶活性最高,高氮(N200)显著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原因可能是由于过量的氮输入造成土壤p H降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碳源的添加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并缓解了土壤p H的降低。(3)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氮添加量为N25、N50条件下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而在氮添加量为N100、N200条件下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在C500水平下土壤酚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在C0、C250水平下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C500水平下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同等氮水平下碳的施加显著提高了α-葡糖苷酶活性;碳、氮添加对过氧化物酶、β-葡糖苷酶与β-木糖苷酶均无显著影响;三种碳添加水平下,土壤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显著不同,不同碳水平下p H、MBC、MBN是限制酶活性的主要因子。(4)通过对土壤质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估模拟氮沉降试验后土壤质量的变化,C250N25、C250N50、C250N100、C250N0土壤肥力质量指数较大,C500N200、C0N100、C0N200土壤肥力质量指数较小,土壤质量整体上表现为中低施氮组(N0,N25,N50)质量好,高氮组(N200)土壤质量最差;说明适当的氮添加对土壤质量有促进作用,施氮浓度过高则有抑制作用。在碳添加量为C250时的土壤质量显著高于C0、C500水平。说明碳的添加会缓解高氮输入带来的负面影响,碳、氮的协同添加有利于草地土壤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