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挽救、保护和综合利用鱼腥草种质资源,本研究进行了其资源调查收集,并对其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在湖南怀化建立了鱼腥草种质资源圃,以对搜集的资源进行保存;进行了种子、种植和组织培养等繁殖试验,成功地探索出了多种鱼腥草繁殖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采集的野生鱼腥草生长居群的上样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有机质、全氮和钾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磷含量处于适中水平,微量元素含量基本处于盈余状态。对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Zn(-0.721**)>Fe(-0.665**)>Mn(-0.609**)>海拔(0.605**)>有机质(0.545*)>速效K(0.519*),对2,4-甲基-3-环己烯基异丙醇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海拔(0.668**)>Mn(0.628**)>有机质(0.614**)>Zn(-0.608**),对甲基正壬酮含量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海拔(0.736**)>有机质(0.723**)>Fe(-0.542*)>Zn(-0.534*)>速效K(-0.526*)>P(-0.521*)>Mn(-0.511*)。2、在鱼腥草繁殖技术中,以5%PEG处理和4d(天)低温处理种子,鱼腥草繁殖的效果最好;种植繁殖,应选择带有3-4个节、生长旺盛、无病虫侵害、无破损、无冻害、色泽一致鲜明、芽头饱满壮实的地下茎,且地下茎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天;组织培养繁殖,以MS+0.5mg/L NAA+2.0 mg/L 6-BA为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高达96.65%),MS+6-BA1.0mg/L为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平均增殖倍数可达4.98倍),1/2MS+0.25mg/L IAA为生根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