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话题,本文选择目前与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授信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对影响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的有关经济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论证,旨在探索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重大,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可知:在现实环境的约束下,只有通过扩大间接融资规模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即从银行获取债务融资。然而,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财务制度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再加上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等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规避信用风险是当务之急,而解决银企之问的信息不对称是规避信用风险的关键,成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工具。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不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来看,大的企业最终会走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直接融资,其与银行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弱化,银行的优秀大客户企业资源将不断减少,银行需转向中小企业寻求更多的客户资源。利率市场化也使得大企业客户拥有更多的定价权,银行对其的利差收益将缩窄,为维持利润银行必须将信贷目标转向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由此可见,在未来持续发展中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必然成为我国银行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课题。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的逻辑结构、创新之处和对中小企业以及信用风险概念的界定。第二章详细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融资现状,指出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原因。第一节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指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三节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指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原因。第四节介绍了信用风险度量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第三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第一节详细介绍了国外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演进以及研究成果。第二节简要介绍了我国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对现状进行定性的描述,如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如何提高社会信用等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总的来说,国内学者的研究比较偏重于规范分析和定性分析,很少涉及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特别是较少涉足理论和实证模型的建立。第三节对国外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古典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人工智能法以及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中小企业大部分为非上市公司,KMV模型无法大规模使用;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历史数据积累少,Credit Metric模型由于缺乏数据因而无法使用;Credit Risk+模型将信用风险简化为泊松分布,过于武断,忽略了债务人的特有风险,更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现阶段还不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而银行使用现行的古典分析法的结果是把大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导致其融资困难。因此度量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最有效办法是多元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企业未来的违约概率,考虑到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预测二元分类变量发生概率方面的优势,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实证部分,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介绍了数据的来源以及指标的筛选。第一节介绍了数据的来源:在资本市场上选取了100家中小企业公司为样本(50家ST公司和50家非ST公司,认为ST公司为违约类非ST公司为正常类)。第二节介绍了所选取的16个2010年9月份的财务指标。第三节对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10个存在显著性差异的财务指标。第四节对剩余的10个显著性差异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旨在剔除由于指标之间的高相关性而产生的影响。并得出3个主因子F1、F2、F3的表达式。第五章是模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阶段。第一节阐述了线性回归分析的原理。第二节介绍了Logit模型的原理及构建过程。并且用’Enter"和’Forward: Condition"两种方法对估计所得的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模型对违约类公司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3.33%,对正常类公司的预测准确率高达100%,综合预测准确率高达96.67%,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Logit模型最后得出的是企业的违约概率,把企业违约的风险量化,根据违约概率可以直观的评估风险的大小,然后在结合定性的分析决定是否对其放贷,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的研究结合起来,具有实践指导和应用价值。第六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在第一节中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同时指出文章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数据来源的局限,用ST和非ST公司来代替银行内部违约类和正常类客户企业,降低了实证研究的精确度。第二,指标涵盖的范围太小,不够全面,本文只是选取了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财务因素,并未涉及行业、地区、宏观经济、企业规模以及企业管理层的个人信用等非财务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有影响,但未包含在模型中,这是本文的又一不足之处。第三,选择实证检验的模型太少,本文只选用了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未对Probit模型和ZET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无法确定最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多元统计模型。第二节对一些尚未开展的工作作了前瞻性的概括,指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的新金融创新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许多银行已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系统。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应用仍十分有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无论从建模、应用以及对其有效性的检验方面都存在程度不一的非成熟性,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