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当代“物”向艺术转化现象切入,针对当前艺术与生活混同、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模糊的问题,通过考察西方艺术史,以当代哲学美学思想为指导,提出“边界游移”,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艺术边界仍将存在,只是相对的、动态的、游移的。文章采用历史分析与逻辑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在绪论部分侧重考察相关艺术的源流及学术研究状况,点明本选题的意义与创新之处。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列举当代“物”向艺术转化的现象。从法国艺术家杜尚将生活中的“现成品”(小便器)提交艺术博物馆展览开始,颠覆传统以艺术品作为划分艺术界限的观念。之后,一些后现代艺术流派的所做所为,又持续消解生活与艺术的界限。由此提出对传统艺术边界观念的质疑,考察艺术成为“开放的家族”,艺术边界在动态中不断拓展。第二章具体分析“物”如何向艺术转化,即艺术边界游移的过程。先是艺术创造改写摹仿,作为艺术边界游移的起因,推动艺术家中心的艺术边界走向。在此基础上,艺术因创造走向自律,作品中的形式不断强化,艺术观念不断彰显,从而改变了作品中心的艺术边界方向。到当代,“物”作媒介,艺术在互动中生成,艺术边界游移至观者出场。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看不见的权利场,作为艺术边界确立的无形力量。第三章指出“物”向艺术转化的意义,探讨艺术边界游移至当代的价值存在。首先从艺术本源问“何时为艺术”,亮明本选题独特的观察视点,分析艺术作品具有时间性存在。由此推论边界游移,“艺术即经验”,阐明艺术意义因呈现生命进取的精神而具有文化价值存在。这样探寻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应根植中国文化具有艺术性存在。结论通过总结全文,阐明“边界游移”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艺术与生活的混同,而是人们将艺术融于生活并把这种体验作为一种自觉或习惯,使艺术不断被拓展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依然存在,观者的出场让艺术与生活更富精神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