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学科重要的分支——自然地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分散式地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中。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及当前所处的学科地位,在高中自然地理学习中不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学困生是中学里面的特殊人群,不仅影响其高考,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也会给其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转化措施,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模块都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但本文所探究的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侧重于必修模块《地理1》学习困难的学生。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自然地理学困生探究的理论框架基础。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从地理学科特点以及自然地理学科特点出发,探讨自然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通过查阅前人对学困生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然地理特有的学科属性及研究对象所在地的发展情况,设计了高中自然地理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与分析自然地理学习现象、地理学习困难原因、自然地理学习困难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时,依据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以及调查学校地理教师的情况设计了教师访谈提纲,更全面地探究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然地理学困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困措施。从学生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中,发现,认为学习自然地理比较困难的学生占问卷调查总人数的40%;通过教师访谈信息的整理,发现,9名地理教师有6名认为学生学习自然地理是有困难的。可知,被调查学校普遍存在自然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依据统计分析的结果,结合前人对学困生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分析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足、动机不强、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地理认知能力低下以及教师与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学生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根据高中自然地理学困生归因结果,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学困生解困的策略:针对学科因素,需在教学中突显学科特点,展示学科魅力;针对个人因素,需引导学生完善基础认知,强化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认知能力;针对教师因素,需在教学实践中突出教学重、难点,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实施因材施教;学校、家庭、社会应扮演好各自角色,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生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