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氧化/预加压协同混凝沉淀去除水中有机物及藻类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西北地区,地表水源水在冬春季会呈现低温低浊特性,而部分地表水源在夏季又存在藻类爆发现象。因此,本研究以高效去除低温低浊水中的有机物及解决藻类爆发问题为目标,选择预氧化/预加压联合混凝沉淀技术进行探究,实验用水为西安某深水分层型水库原水。在此基础上,对“引汉济渭工程”中同时处于汛期时的汉江水与黑河水进行不同比例掺混,探究掺混后的水质变化及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在西北某水厂建立网格絮凝-斜管沉淀和机械絮凝-气浮两条中试线,探究何种工艺最优及预氧化强化最优工艺对低温低浊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机理。结果显示:网格絮凝-斜管沉淀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和DOC的去除效果更好、总运行费用更低。选择高铁酸钾、高锰酸钾和二氧化氯对网格絮凝-斜管沉淀工艺做预氧化强化处理。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6 mg/L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优。紫外特性分析显示不同预氧化药剂去除的有机物吸光度主要在250nm~450 nm之间。EEMs平行因子分析显示不同预氧化药剂对不同组分有机物的去除各有侧重。(2)对汛期时黑河水和汉江水进行不同比例掺混。结果显示:当黑河水所占比例越少,汉江水所占比例越多时,掺混后水的浊度和CODMn含量越高,而UV254和DOC含量越低。当水质发生变动时,同一组最优PAC和PAM投加量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水质波动。本实验选择高锰酸钾作为最佳预氧化药剂。(3)通过对天然高藻水进行预加压实验,探究不同压力、不同加压时间和PAC投加顺序对藻类去除的影响。结果显示:先加压实验组对浊度、藻密度、叶绿素a浓度和CODMn的去除率优于同时加压加PAC实验组。当预压力为0.7 MPa、加压时间为60 s时,它对浊度、藻密度、叶绿素a浓度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84.5%、53.0%、51.8%和23.0%。相对于加压时间,预压力大小是造成出水差异的主要因素。预加压技术对绿藻的去除也有一定效果。(4)通过对螺旋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三种纯种藻进行四种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实验,探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不同藻种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四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螺旋藻和小球藻的藻密度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高低排序均为:高铁酸钾预氧化>次氯酸钠预氧化>预加压>未加压;对铜绿微囊藻的藻密度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高低排序为:预加压>高铁酸钾预氧化>次氯酸钠预氧化>未加压。再次证明了预加压也有利于小球藻的去除。
其他文献
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以下简称TMY)是用于建筑能耗模拟的室外气象数据集,TMY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建筑能耗模拟和建筑节能设计的精确性。目前,我国TMY的生成理论主要参考美国Sandia法,但该理论存有两个缺陷:一、对不同气象参数赋予了固化的权重,没有较好的考虑到不同地域间的气候特征;二、近几年新能源建筑研究领域发展迅猛,传统Sandia法并不能很好适
黄土强度和变形指标随含水量变化很大,含水量增大是黄土工程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土体的含水量在工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通过对土体施加温度梯度来降低含水量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热泵、基坑热减湿加固等工程证明了高温作用下土体存在显著的水分迁移现象,但目前土体中水分迁移的温度大多考虑的是自然环境温度,高温作用下土体的水分迁移问题研究还严重不足。另外,蒸发量是评价黄土水分动态运动的重要边
陕北黄土沟壑区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也使得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地方政策对传统村落的发掘以及对其发展进程的重视,为陕北黄土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带来了有利契机。当前陕北黄土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方式能够在短期内维系历史文化空间的原始形态,但缺乏整体视角、重视形式而忽略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因此需要结合传统村落的发展需求与居民诉
近年来,国家针对教育体制改革出台了新政策,各省市开始逐步推行新教育理念,推崇多元开放的教育模式。西安城市迅速发展,社会对学位的需求日增。但是短期内兴建的中学,多数采用行列式,合院式等传统布局。虽然传统布局中学能够应对应试教育,但是单一化的室内外空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而未来中学教育不止于教室中学习,社交、休憩、自主学习均为学生日常所需。因此设计人员尝试从聚落的视角设计中学校园,但聚落式空间布局
乡村景观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和休闲的场所,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历史的记录者,它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乡村景观的建设战略,农村的发展建设也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很多乡村建设雷同缺乏对当地的地域文化探索与创新,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乡村景观设计的全面理解和认知,导致研究滞后,乡村的文化价值缺失。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在乡村景观营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乡
近年来,沧州农村地区响应上级号召,展开乡村振兴建设,随着居民生活行为的丰富以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住宅空间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存在布局、功能上的不合理,不适应;缺乏应对产业转变的弹性设计;地域性与人性化考虑不足等问题。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存量大、分布广,推倒重建与重新集中规划全面实现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既有住宅的优化重要而迫切。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现状住宅演变规律与机制的总结提炼
安康市位于秦岭以南,在陕西省最南部,从位置角度来看,安康是属于回族在陕西的聚集区域。更是伊斯兰教水陆传播途径的必经之地。安康回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汉语区环境之中,深受内地儒家思想文化浸润,多元文化的碰撞之下,使得安康清真寺的建筑特征逐渐演化出个性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如今城市化快速推进致使传统建筑不断凋零,同时在关于安康清真寺建筑研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总结安康地区清真寺的建筑特征对于今后当地清真
随着医疗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建筑在注重功能的前提下,对医疗环境,医院使用便利性,管理科学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对于医疗建筑工艺流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设计医院建筑时,物资、车辆、人群的流线设计,会依照医疗工艺展开。但医院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体量巨大的公共建筑,想要完整清晰的将设计意图呈现在医院场所中,依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现代综合医院空间导向系统设计研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大规模的数据无时不在、无处不见,为现代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低秩矩阵分解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解决该问题的数据分析工具。然而,在图像采集或者信号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各种噪声的干扰。如何将含有噪声的图像恢复到真实的图像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将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和的形式。首先,本文阐述并分析了现有的主成分分析,鲁棒主成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各种要素集中的核心。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需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不少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大力开发建设中央商务区。由于整个中央商务区改造建设周期较长,前期的整体规划在分阶段实施时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要,造成了中央商务区各片区发展不均衡,公共空间活力不足。因此,如何精准地找到影响中央商务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研究在中央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