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上腹腔注射大黄原液的方法,观察大黄原液对大鼠肝卵原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选择SPF级Wistar大鼠80只,雄性,体重为200g±30g,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模型组20只、大黄组20只。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而直接观察;假手术组大鼠剖开腹腔后立即缝上予继续观察;模型组大鼠按15 mg/(kg2d)剂量灌喂2-乙酰氨基芴,连续4 d,第5天不灌喂,行2/3肝切除,术后次日按15 mg/(kg2d)剂量继续灌喂5d;大黄组大鼠按模型组建模,并在每次2-乙酰氨基芴灌喂前1h分别予以大黄原液1ml/100g/d腹腔内注射,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成功后分别在(4 h,4 d,8 d,12 d,16 d)5个时间点,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经1%戊巴比妥钠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做 ALT、AST、TBiL、PT等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采血完毕,剖取肝脏三角叶,PBS洗净肝组织,滤纸吸干,称重,分别予10%甲醛液固定及液氮保存,待标本采集完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 OV-6染色阳性的HOC。 结果:(1)血清ALT、AST、TBiL定量测定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整个实验的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现ALT、AST、TBiL的异常;模型组及大黄组ALT、AST出现异常(升高),并且在术后4h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大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及大黄组 TBiL的峰值出现在术后4d,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T测定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实验的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现 PT的异常,模型组及大黄组 PT值延长,峰值出现在术后第4d,随后逐渐趋于正常。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重指数(HMI):各组大鼠肝重指数在4h时间点无明显差异,而正常组与假手术组肝重指数在4d、8d、12d、16d四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大黄组在8d、12d、16d四个时间点的肝重指数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与模型组肝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脏增殖指数(PI):模型组与大黄组肝脏 DNA增殖峰值出现在术后8d,随后逐渐下降,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与模型组肝脏增值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组织PCNA:模型组及大黄组PCNA高峰出现在术后4d,随后逐渐下降,模型组和大黄组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模后4d、8d两个时间点模型组 PCNA水平高于大黄组(P<0.05)。(6)HOC增值情况:正常组、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所见肝小叶、肝窦结构清晰,无增生反应。模型组和大黄组肝索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汇管区伴有增生反应。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肝组织破坏轻,恢复快,增生反应轻;模型组4d汇管区有明显HOC增殖反应,8dHOC增殖达峰值;大黄组各时间点 HOC增殖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并在12d时间点HOC增殖达峰值。 结论:1.利用2-乙酰氨基茐+2/3肝切除术模型可以获得稳定的大鼠肝卵圆细胞;2.大黄原液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升高的胆红素及转氨酶,并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3.大黄原液可调节HOC的增殖过程,使HOC增殖峰降低、持续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