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相关论文
《五英亩处女地》作为伊丽莎白·乔利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中的故事,故事展现了乔利倾心的主题:土地。文章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角对故......
离散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经历了从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族性研究,发展到后殖民并转向全球化研究语境下的社......
叶祥添(1948-)是一位富有创造力且高产的当代华裔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自其代表作《龙翼》(Dragonwings)1975年出版以降,国内外学界便从......
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出发,对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的作品《米格尔大街》作了解读。主要从边缘性主题的形成﹑边缘性主题在小......
摘 要:奈保尔小说《模仿者》体现了印度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度人与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之间奴役、冲突、融合等复杂的关系。文......
围绕知识界关于张艺谋电影“后殖民文化”的讨论,《读书》杂志一九九四年第九期发了一篇极有见解的好文章:《老调子还没有唱完》。笔......
十九世纪末,随着《论语》英译本问世,辜鸿铭成为中国翻译史上对外译介儒家经典的第一人。辜译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反文化殖民的色......
母语教育和学习母语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为过的,关于这一点,早就有许多专家学者做出过相关论述:“母语教育不仅仅是使受教......
澳大利亚是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历史悠久,但独立建国时间不长,长期被大英帝国殖民,二战后也深受世界霸主美国影响。彼得·凯里成长于......
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1977-)是当今尼日利亚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同时也被视为目前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70后作家之一......
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一直非常拒绝“日裔作家”、“后殖民作家”此类标签,然而不管是从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缘起,还是小说文本、写......
摘要 《丝之谜》是华裔作家欧大旭的处女作与成名作,小说中的主人公一生都在寻求西方文化,整部作品不仅夹杂着后殖民社会状态,还以一......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
读罢雷颐先生《背景与错位》(《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一文,获益匪浅,因为中国的先锋雄鹰们往往立身于本土高山呈现出飞向西方现代......
如果要对“后殖民”三个字穷追不舍,我们将和策展人一样陷入自相矛盾的泥潭。没有提出新的理论框架,直接面对“国际”提问,使得“与后......
解开殖民与后殖民的“死结”走向文化平等的音乐对话管建华不可否认,二十世纪由于世界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
电影《绿色奇迹》(The Green Mile)从后殖民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黑人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以及导演所体现出的白人种族优越论的意......
库切的写作代表了后殖民文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伦理转向,自此,后殖民文学的主题从政治转移到了伦理.这种转向和西方后结构......
目前,许多历史学家在世界史、全球史和新全球史的标题下研究全球化进程。三者之间有多种分歧,但均试图超越欧洲中心论和民族国家的......
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提出"混杂性"这一概念,意在打破后殖民理论中文化霸权与二元对立的局面,以期实现边缘与中心的共融。......
我国有关霍克思《红楼梦》英译全本的翻译批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新世纪随着西方新兴翻译理论的东进,尤其是意大利裔美国翻译......
在二十世纪,受社会形态的影响,后殖民主义兴起.它的兴起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英美......
20世纪70年代《东方主义》的发表标志着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当其“旅行”到中国后,因其替第三世界民族发声,聚焦文化焦虑和身份......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是一种文化存活策略,其目的是给每一种特殊的语言传统或文化文本以自己的空间。巴巴在《文......
【摘要】《冷水》(2001)是澳大利亚女作家马蒂·麦康诺基(Mardi McConnochie)重书勃朗特(Bronte)家族的一部佳作。本文立足后殖民视阈,解......
基兰·德赛的《继承失落的人》是2006年度“布克奖”的获奖作品,其以20世纪80年代的印度边陲为背景,对印度独立后社会民众的生存状......
⊙林钰源(华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by Lin Yuyuan “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于2008年9月6日——11月16日在广东美......
摘要:《藻海无边》被视为简·里斯的巅峰之作,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借用霍米·巴巴的“模拟(mimicry)”概念,对小说中安托瓦内特......
香港文学在“回归过渡期”试图运用其“混杂性”的文化身份,建构起既不受中国话语力量支配,也不被英国殖民统治胁迫的具有自身主体......
左翼与本土/后殖民论之间的角力,是台湾1990年代以来最引人瞩目的思想文化现象.从1970年代的文学论争开始,经过美丽岛、解严等事件......
摘 要: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发表于1902年的《黑暗之心》是英国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小说巨作之一。小说以其浓郁的现代主义特色......
摘 要:作为《苏伊士之东》里的女主角,中英混血黛西从一出生就带着身份的模糊性。她的身份建构历程经历了最初被“流放”的混血,到尴......
摘 要:《藻海无边》是英国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经典之作《简·爱》的前传。里斯将关注点放在了《简·爱》中鲜少提及的伯......
全球化背景下,族裔散居将个体与集体置于不同的文化、种族、民族之中,同时将他们所面临的身份归属问题推至风口浪尖,从而引发了个......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的浪潮中“浮出历史地平线”的沈从文,成了此次“再发现”的重要收获,更是迎来了学术界对其......
我还是想,如果可能的话, 还须重构当代艺术“人文追思”之进路,重构现代性之权利、责任、国家主权、道德形而上学之要素及其张力性......
《神秘的河流》是澳洲著名当代女作家凯特·格伦维尔的代表作,该作品以主人公索尼尔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书写了一部澳洲早期移民的生......
迄今为止,电影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电视虽然在产生时间上晚于电影,但发展很迅速。在影视产生、发展、成熟的漫长过程中,产生了大......
翻译界向来重视文学翻译,电影翻译往往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而不受重视。然而,电影的受众面之广却是文学无法匹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后殖民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研究重点在于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来消除......
英籍华人韩素音(Han Suyin,1916-)是当代蜚声世界文坛的女作家,也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一生为中国与西方的交流、理解和沟通......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评视角和身份研究的角度分析了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小说《杰克·迈格斯》中主人公杰克·迈......
随着后殖民主义学术思潮的崛起,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也一度成为知名文化理论家和学者的关注焦点,作为文化研究之父的斯图亚特·霍尔对......
萨丽·摩根的《我的位置》通过她的家庭三代人的回忆记录,向所有人,包括不了解情况的土著人后代和很多对此一无所知的白人,揭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