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权力观认为国家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决定了一国在国际格局中的权力地位,虽然不同学者对此概念进行不断发展,但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而在定量分析层面,仅有学者尝试利用一些反映一国国内资源能力的指标数据来评估一国的权力地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各国间联系日益加强,仅凭一国国内的各项指标数据已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实力。虽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理论,并使用进出口贸易差额等指标来分析各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内的生产链开始分散到全球形成全球价值链,全球贸易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某一产品的生产需要多次跨越国境依托全球生产网络来完成。因此传统的总值型统计方法会重复计算中间品多次跨境的价值,而导致最终结果无法反映一国实际获取“净收入”或“净利润”。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寻找符合当前时代特点的新理论对国际关系传统权力理论中缺失的全球化生产视角进行补充,同时纠正传统总值型贸易方法下对国际贸易形势的错误估计。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采用WWYZ基于生产分解模型的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和对外经贸大学UIBE-GVC数据库测算中国制造业及重点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并进行国际比较。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提高,而位置指数向上游移动并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而以G7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工业强国则有一部分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意大利和俄罗斯在一些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中已经被中国超越。测算结果与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而部分西方传统发达强国地位却相对下降的趋势不谋而合。这同时也解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后呼唤“制造业回流”来恢复和巩固自身实力,以及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等方式来遏制中国发展的现象。全球价值链理论因此可以成为分析当代国际权力格局和中国国际权力地位的新工具。但同时,测算结果还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环节,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而且上升速度缓慢。因此本文总结了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经验和启示,并针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四项帮助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比较优势转型;二是在技术引进基础上实现内源性自主技术创新;三是重视市场营销和品牌效应,培养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四是依托“一带一路”,构建区域价值链;五是发展绿色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