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是一种分布广泛、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但太阳能在利用中,其辐射受到昼夜、季节以及阴晴雨雪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太阳能的光热利用进行冬季采暖,最突出的问题是昼热夜用问题。因此,太阳能应用于采暖的技术研究中,一方面集热技术的研究很重要,同样蓄热技术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传输热能的介质大多采用水或空气。在北方浅山地区,空气以传递直接、设备简易、维护方便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基于以上因素,论文对适用于北方浅山地区太阳能蓄热技术进行研究。论文选定几种适于北方浅山地区太阳能蓄热的材料,对其蓄热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集热蓄热装置,对此装置的蓄热、放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首先,论文对相变蓄热材料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石蜡蓄热球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蓄热球的温度场分布和相界面随时间变化的移动规律。利用FLUENT软件对蓄热球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两种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学模型可靠以及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蓄热球蓄热理论研究中,主要研究了蓄热球直径和外壁温度变化对熔化/凝固时间的影响,以及蓄热放热特性。其次,在集热蓄热装置中,对多种蓄热材料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组合得到16种试验方案,利用FLUENT软件对每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集热蓄热装置的蓄热效率为实验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表计算和分析,得出集热蓄热装置最优设计方案,即入口流速为1.6m/s,玻璃盖板为中空高透玻璃,入口空气温度为263.15K,蓄热体为相变材料,空气间层厚度为80mm,蓄热材料厚度为80mm,太阳辐射强度为592.2W/m~2(12时)。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搭建试验台进行全天实测实验。对集热蓄热装置的结构和热特性包括集热板、空气间层自然和强迫对流、不同蓄热材料等进行相关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空气间层厚度选择70mm~90mm为宜;在静态条件下,集热蓄热装置的平均集热效率为64%,而无蓄热材料其平均集热效率为24%;在动态条件下,集热蓄热装置集热效率在38%~56%范围,波动幅度较小;而无蓄热材料其集热效率在30%~61%范围,波动幅度较大;此外,集热蓄热装置蓄热效率为21%~25%,并对前期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