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施陶丁格反应和Kirsanov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含P=N键且具有荧光性质的膦亚胺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光学性质和离子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具体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通过无需催化的施陶丁格反应,合成出了含P=N键的膦亚胺类衍生物—2,6-二(4-三苯基膦亚胺基亚苄基)-环己酮(M1)。将M1与聚芴共混后加入水中制得纳米粒子PFO-M1。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PFOM1的光学性质和离子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纳米粒子对Cl O-的检测具有专一性(检出下限达~6.63×10-7 M)。在加入Cl O-后,体系的黄色荧光消失,并出现蓝色荧光,成功实现了对Cl O-的比率型检测。加入其它阴阳离子和活性氧化物均未引起PFO-M1纳米粒子显著的变化。使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可能的识别原理进行了研究。2通过施陶丁格反应,合成出了含P=N键结构的膦亚胺类聚合物—聚2,6-二(4–乙基二(二苯基膦亚胺基亚苄基)-环己酮(P2)。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学性质和离子响应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向P2溶液中加入Cl O-后,P2溶液的黄色荧光发生显著淬灭(检测下限达~2.63×10-8 M),实现了对Cl O-的turn-off型检测。在加入其他阴阳离子和氧化物后,其荧光未发生明显变化。3通过室温的Kirsanov反应合成出含P=N结构的膦亚胺类衍生物—N-1-萘基三苯基膦亚胺(S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飞行时间质谱对S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离子的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测试体系中水的比例,发现S1存在聚集态荧光增强性质。在S1的溶液中加入H+后,其荧光淬灭,实现了对H+的turn-off型探针识别(检测下限达~2.5×10-8 M)。在加入其他阴阳离子后,其荧光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加入OH-后,S1/H+混合物的荧光可恢复,表明S1有作为可逆p H指示剂的潜力。4通过Kirsanov反应,合成出了含P=N键结构的膦亚胺类衍生物:2-己基-5-三苯基亚正膦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S2)。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S2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苦味酸(PA)的加入使S2溶液的绿色荧光发生了显著地淬灭(检测下限达~6.98×10-8 M),加入其他的阴阳离子未发生显著变化,暗示其可以作为爆炸物PA的光学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