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酸是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重要组分。有机酸参与土壤Cd的沉淀-溶解、吸附-解吸、配位络合等过程而影响Cd生物有效性。由于农田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目前有关土壤有机酸与Cd生物有效性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少有报道,且土壤类型及性质对其影响的差异性尚未明确,因此探讨有机酸对Cd在不同母质发育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研究土壤有机酸和重金属的反应机制,对于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控至关重要。研究选取南方2种典型母质发育稻田土壤(板页岩母质发育土壤黄泥田和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土壤红黄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有机酸对不同Cd含量土壤进行浸提试验,结合无作物的室内土壤培养,分析了有机酸添加前后土壤Cd2+浓度及土壤Cd赋存形态变化,探寻有机酸对Cd在土壤固-液相界面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应用水稻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水稻各部位Cd含量与有机酸、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有机酸对土壤-水稻系统Cd迁移累积的影响,试图阐明外源有机酸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影响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浸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溶液Cd2+浓度与外源有机酸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酸促进了 Cd2+从土壤固相向液相转移:红黄泥Cd2+浓度范围为0.24-43.46 μg.L-1,均值 22.48 μg·L-,黄泥田为 0.17-53.03 μg.L-1,均值 28.07μg·L-1。土壤有机质去除降低了土壤对Cd2+的吸附能力:去除有机质后红黄泥Cd2+浓度为0.33-47.11μg·L-1,均值24.46 μg·L-1,黄泥田为0.09-54.67 μg·L-1,均值29.35μg·L-1。红黄泥土壤固相对Cd2+的吸附能力比黄泥田强。添加外源有机酸对土壤Cd2+浓度与土壤Cd浓度之间的线性拟合公式的斜率和截距均有影响。土壤Cd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有机酸添加量与土壤Cd各赋存形态存在显著相关,黄泥田中弱酸提取态与有机酸添加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2)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溶液pH随有机酸添加量的上升而降低,随时间延长,各处理土壤溶液pH均趋于中性;外源有机酸添加降低了黄泥田土壤pH值,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大。有机酸添加前期,两种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含量较CK高,在后期相对CK有所降低;可还原态Cd含量和可氧化态Cd含量的动态变化受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显著,黄泥田中可氧化态Cd含量均在第40天时达到最大值,约为0.8 mg.kg-1;施加有机酸初期对土壤残渣态Cd有活化作用,在第30天时,残渣态Cd含量回升,且大于CK。(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有机酸显著增加了红黄泥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红黄泥、黄泥田水稻各部位Cd含量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根>茎叶≈糙米>谷壳,且均随土壤Cd水平增加而升高。有机酸添加量与水稻各部位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添加低分子有机酸增强了土壤Cd有效性,在特定的Cd/有机酸比值下也存在减弱Cd生物有效性的潜力。不同Cd水平下,水稻各部位Cd含量与土壤HCl提取态Cd呈极显著相关。相同Cd水平下,水稻生物各部位Cd含量与土壤pH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HCl提取态Cd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施加外源有机酸后有机酸能够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Cd有效性。综上,外源有机酸添加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溶液Cd2+浓度、土壤Cd赋存形态变化的影响,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水稻各部位迁移转运的影响也有不同,因此在评价外源有机酸对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或采用有机酸对Cd有效性进行调控时,应针对土壤类型及Cd污染水平区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