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批判八股取士的小说,《儒林外史》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当时的八股取士制度,了解八股取士制度下的社会风尚。书中描写了大量的科举活动和科举时代的人情世态,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提供了丰富素材。在分析、梳理书中描写的科举活动与有关社会现象的基础上,以文本为依据,运用小说与史学互证的方法,在阐释书中科举活动和科举现象的基础上探究作者的科举观,并对文本中呈现出八股取士制度的积极因素进行阐述并分析其中缘由。本文以《儒林外史》、《明史·选举志》、《清史稿·选举志》为研究的基本素材,以有关《儒林外史》的研究著作和科举学方面的研究著作为辅助材料,以其他方面诸如明清时期的笔记等为参考材料。本文除绪言与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阐释《儒林外史》所描写的科举活动及与科举相关的社会现象。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阐释《儒林外史》提及的科举活动,如科举考试中的童试、乡试和会试,科举有关的社会现象,如八股文的选编、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等。第二节阐述《儒林外史》中科举考试舞弊的特征,即舞弊现象基本都发生在县试、府试、院试,也就是俗称的童试中,在高层次的乡试和会试中没有对舞弊现象的描述。第三节探讨《儒林外史》中八股取士与历史上的八股取士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论述《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制度的批判。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论述八股取士制度造成了读书人空疏不实的学风,八股取士考试内容的单一和范围的狭窄以及其功名富贵的巨大诱惑,使得读书人奋力于科举而无暇旁及他事,这样也必然使得他们谋生能力逐渐萎缩。第二节论述八股取士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冲突。分别从科举与传统孝道的冲突,科举与“长幼之序”的冲突,科举与儒家丧葬礼仪的冲突三方面论述。第三节论述在八股取士制度的影响下,读书人沉迷于八股而不务他业,导致了知识分子道义感的缺失。第三章论述《儒林外史》中呈现出八股取士的积极因素。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以文本为依据从报考资格的开放程度、考试阅卷的公正严密、考试录取的公正三方面论述了八股取士的公平性。第二节从考试内容简单、考试范围不变、考试文体固定这一个特征,论述了八股取士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和成本,使得大量的下层人士加入读书人的行列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