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明确指出: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全国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的污染超标率高达19.4%,耕地的土壤环境状况令人担忧。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对甘肃省耕地生态补偿的量化研究,不但能缓解因耕地资源分布利用不均而引起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等,还将会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甘肃省耕地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采用甘肃省2013-2018年土地面积数据、人口数据、土地生产消费数据以及农产品价格等数据,通过对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三维生态足迹等内容的研究,最终对甘肃省耕地生态补偿的量化方法及结果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和得到结论如下:第一,为加强对土地价值量化的准确性,在现有基础耕地价值量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肃省耕地生态补偿量化新模型:(1)在测算耕地生态消费量时,选用三维生态足迹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耕地生态消费量进行测算,对耕地消费量的度量更为准确。(2)构建模型时,首次尝试将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并依据三维生态足迹确定补偿阈值,建立耕地生态补偿的支付/受偿标准。(3)依据研究区的生态足迹变化量与GDP的变化间的关系,对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耕地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修正。第二,通过对甘肃省耕地生态补偿量的测算,得到如下量化分析结论:(1)在省域视角下,甘肃省耕地生态补偿总量波动较大,其中2017年获得的补偿量最高为4910.49万元,2015年支付的耕地生态补偿量最高为13052.43万元。甘肃省耕地资源供需严重失衡,在2013-2018年,甘肃省除2013年和2017年为生态盈余外,其余年份均为生态赤字状态,而甘肃省的足迹深度在0.96到1.08间波动变化,说明在2013-2018年甘肃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率较高,甚至部分年份的耕地资源并未满足当地的资源消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较大,在研究期内,2017年耕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14.13亿元),在2015年耕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16.52亿元)。(2)在市域视角下,各市州生态补偿量差距较大,各市州在2018年耕地生态补偿量支付最高的省份为定西市(7885.40万元),获得耕地生态补偿最高的为庆阳市(6939.24万元),相差14824.64万元。各市州耕地资源失衡严重,大部分市州在2013-2018年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并且在研究期内足迹深度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说明各市州的耕地资源一直在过度消耗。各市州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下降。在2013-2018年各州间耕地的供给能力相差较大,在2018年,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张掖市为1.054亿元,最低的嘉峪关市为0.007亿元,相差1.0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