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潮汐撕裂事件的红外回响和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辐射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波段测光和光谱重复巡天的开展,天体爆发事件的发现和研究也越来越多,揭示出很多有趣的天体物理现象和性质。超大质量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简称潮汐撕裂事件或TDE)属于非常有趣也是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我们基于WISE的数据在五个TDE中发现了它们的红外回响信号,极大的丰富了对此类事件及其中心黑洞周围介质的研究和理解,打开了一个发现TDE候选体和研究休眠黑洞周围环境的新窗口。此外,我们还利用XMM-Newton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对近邻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辐射特性开展了研究。本文将分别简要综述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背景,然后详细介绍我们的具体工作,最后对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潮汐撕裂事件的红外回响:我们利用WISE和NEOWISE-R近期释放的数据,在TDE ASASSN-141i中发现了明显的红外光变信号。ASASSN-141i是在最近十余年里发现的距离我们最近的TDE之一,其在紫外、光学、X-射线和射电多个波段都有很好研究。与TDE爆发前的中红外波段的亮度相比,我们发现在TDE被光学波段探测到36天后(或潮汐撕裂光度达到峰值后110天),这个源在W1、W2波段分别变亮了0.12、0.16星等。与之对应的黑体温度估计为~2100 K,比通常的尘埃升华温度稍高,表明其所处的位置在尘埃升华半径附近。如果认为这个红外波段增强信号来自于黑同周围的尘埃,利用加热和辐射平衡,我们得到TDE的热光度在1043-1045 erg s-1之间(其范围主要由尘埃颗粒大小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与其它波段观测得到的峰值光度相当。该研究首次在观测上证实TDE的中心黑洞附近尘埃的红外回响信号的存在。  除了ASASSN-141i之外,我们还对已知的四个暂现强冕线TDE候选体的红外回响进行了研究。这四个TDE的闪耀发生后均探测到持续的中红外辐射的大幅衰减,持续时间可以达到闪耀发生14年之后。在这些源的光学冕线闪耀发生3-5年后,即WISE卫星首次探测到这些源时,其中红外波段再辐射的光度在0.4-2×1043 erg s-1之间,尘埃温度在570到800K之间。其光度和尘埃温度都随时间下降。这些中红外辐射衰减信号可以解释为潮汐撕裂闪耀的红外回响。利用加热和辐射平衡,我们得到的热光度在1-30×1044 erg s-1之间,距中心黑洞几个pc距离处的热尘埃质量为0.05-1.3M⊙。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体丰富的环境中,中红外回响信号是TDE的一个普遍信号。  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辐射:我们分析了一个红化的窄线Seyfert1型亮星系Was61的X-射线光谱及其时变特征。XMM-Newton对该天体曝光90 ks,获得了高信噪比的X射线光谱和光变曲线。其能谱表现出多个特征,包括电离吸收、软X-射线过剩、和Fe Kα发射线。根据能谱拟合,其幂律连续谱谱型在流量变化时基本保持不变。其中的吸收物质被轻度的电离,柱密度为3×1021 cm-2,并在XMM-Newton的观测时间内保持不变。如果这个源的光学红化也是由同样的物质引起的,这些物质应该在窄线区外侧,其尘气比与银河系的类似。有趣的是,我们探测到与连续谱流量变化相伴随的Fe K发射线的变化。在其流量较低的前40 ks内,观测到能量在(~)6.7 keV的宽Fe Kα发射线,并且该宽Fe Kα发射线特征在之后的光谱中消失。在后20 ks的曝光时间里,光子计数率比低流量阶段高35%,观测到线心能量为(~)6.4 keV,宽度为~0.1 keV的窄Fe Kα发射线,并且窄Fe Kα发射线在两天后的观测中依然存在。我们认为上述变化与X-射线发射冕区的几何结构和动力学变化有关。另外,软X-射线超的温度和流量与硬X-射线幂律成分的流量之间存在弱相关性。我们认为一个内区光学厚的热康普顿化吸积盘模型比电离反射模型可能更适合解释软超成分。  此外,作为主要合作者,本人还参与了对一个红移为6.3的极亮类星体的Chandra的探索性观测研究。这个源的X-射线辐射非常明亮,我们估计X-射线与光学波段之间的指数为αox=-1.22+0.07-0.05,表明与其他具有同等光学紫外亮度的类星体相比,该类星体具有较强的X-射线辐射。从这次探测得到的X-射线特征来看,这个极亮类星体中心的黑洞很可能正处在super-Eddington吸积阶段。
其他文献
以轮廓误差为控制量,在不对硬件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通过对插补数据的修改,实现二维激光高速切割的轮廓精度控制,并应用于LOM加工系统.应用表明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Contour error as t
全新世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人类实现了由蒙昧向文明的跃变。而在这一跃变的过程中,环境变化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背景,同时也是人类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碘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均匀性,导致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碘缺乏病(Iodine Difficiency, IDD)问题,利用海藻中的碘进行生物补碘,从而改善缺碘环境,具有十分
能源是现代社会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基础之一。由于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包
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用植物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但是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大多都很低,因此,国内外对于提高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日渐增多,而忽视了药用植物采后处理对其活性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本论文以药用祁菊花序为供试材料,系统的研究了:(1)堆放时间对采后药用菊花花序生理特性、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2)干燥方法对采后药用菊花花序生理特性、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其目的是确定采后药用菊花花序中活性成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分析化学、材料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二级学科,旨在将现代的分离分析技术应用于糖蛋白的高效富集和糖链结构的鉴定,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筛选和选择
在也门对滑坡和坠石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门共和国在滑坡和坠石多发地点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正如许多其他问题一样是长期的。这样的问题会给该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也门的地形,大部分城市和乡村都位于斜坡上,山角下或悬崖下。含有Tawilah沙石成分的Al-Gayah,Al-Huwayshah和Munif等地以坡度高而著称,有些区域甚至坡度达到90度。而拥有Tertiary火山石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约束手写数字的轮廓层次特征的神经网络识别算法。采用递推最小二乘BP(RLS—BP)训练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收敛速度,无需选取学习步长和动量因子,减少
生物多样性在地质历史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响应一直以来都是古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地球化学、沉积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手段的进步,对于地质事件研究程
湖南茶陵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两个北缘野生稻居群之一,前人的研究表明其耐冷性很强。克隆其耐冷相关基因,不仅能给栽培稻的耐冷转基因分子育种提供目的基因资源,而且可增进我们对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OrCr1、OrCr2及OrCr3(Oryza ruSpogon cold responsive gene1,2,3)是采用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分析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