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记忆现象:将没有经历过的经验当作经历过的,或者信息提取与原来编码时有显著变化而丝毫未觉察。Roediger和McDermot(1995)将这种记忆错误现象称为虚假记忆(False memory)。从激活理论层面来看虚假记忆发生机制,虚假记忆因自动激活形成,有内隐加工的特征,虽然个体不能识别虚假记忆的信息,但对虚假记忆信息的加工表现出特有的陌生特征,具有阈下加工的特征。研究发现顿悟(胡兆辉,2017)、内隐记忆(Mckone&Murphy,2000)、刻板印象(Lenton,Blair&Hastie,2001)等存在内隐自动加工过程的认知活动对虚假记忆有启动效应。阈下知觉加工具有内隐自动加工的特征(马利军,张积家,2011),那么,阈下知觉是否会影响虚假记忆?DRM实验范式是研究虚假记忆的经典范式,强调关联性激活对虚假记忆的影响,其诱发的虚假记忆也称为关联性虚假记忆(Associative false memory)。DRM范式是基于词表的研究,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音形义关联对虚假记忆的影响不容忽视。关键诱饵的无意识激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Sadler和Sodmont(2018)指出阈下启动范式提供了证明关联性虚假记忆无意识加工存在的途径。本研究参照无意识知觉范式,采用经典的DRM范式和阈下知觉启动范式相结合。分别使用语音关联字表、字形关联字表、语义关联词表,设计三个实验考察不同类型的阈下干扰对虚假记忆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关联性虚假记忆无意识激活加工特点。三个实验的研究思路一致,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阈下干扰类型,分三个水平:阈下关联组、阈下不关联组、对照组。每个实验都设置了a/b两个实验分别考察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阈下干扰下虚假记忆激活特点。同时,阈下干扰编码阶段,还要求被试对阈下干扰刺激进行新/旧判断,以期解决无意识的阈下刺激本身是否会诱发虚假记忆的问题。实验一采用自编的DRM语音关联字表,考察阈下语音干扰对虚假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自编的DRM字形关联字表,考察阈下字形干扰对虚假记忆的影响。实验三采用修订的DRM语义关联词表,考察阈下语义干扰对虚假记忆的影响。根据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阈下语音、字形、语义干扰都会影响关联性虚假记忆,总体特征是:阈下关联加剧作用,阈下不关联抑制作用。(2)语音关联、字形关联以及语义关联都可诱发明显的虚假记忆,但三者的激活水平存在差异。关联性激活在编码和提取阶段分别存在一个激活水平上限和下限,激活水平高于上限无法加剧激活,低于下限无法抑制激活。音形义三者的激活水平上限和下限值依次递增。(3)阈下干扰在编码阶段和提取阶段都会影响关联性虚假记忆,并受阈下关联类型的影响。(4)无意识条件下阈下刺激本身能够诱发虚假记忆,表现出“侵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