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是历史中出现的伟大人物之一,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宝贵的精神遗产,众多学者就民族主义起源、发展演变、历史意义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但很少有人深入研究民族主义思想同儒学的相关性问题,本文针对其民族主义与儒学关系这个主题,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主要取源于儒学思想而又不断超越创新,发展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即寻求民族独立平等自治,反抗西方列强侵略,恢复中华民族精神和平等的国际地位,寻得世界和平发展。他的民族含义是认同以汉族为主体的大中华民族概念,民族通常与国家密不可分,即“国族”,他的民族主义最终目的也在于倡导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儒学特色在于深入吸取发挥儒学的合群体性资源、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力凝聚力,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任务。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来源及在现实的作用发挥都不能离开儒学的资源,它与儒学思想强调道德修身、忠孝仁爱、忧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而不同、大同社会等思想密切相关。
孙中山具有浓厚的儒学情节,其民族主义思想体系也呈现出由个体、家、民族国家到天下的“修齐治平”逻辑顺序。民族主义思想从个体出发利用传统注重“修身”观念来改造国民素质,重视“家”概念在团结凝聚整个民族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致力于把家庭通过层层转化,级级扩大的方式达到家国同构、国族一体,即“由家族到国族”。在国族的建设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对民族兴亡国家命运抱有深刻的“忧患意识”,能够激发革命斗志,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民族双重任务,对内各民族平等自治,对外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维护国族整体利益,寻求国际地位的平等,最终达到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状态。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在研究者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有所侧重的进行进一步概括,并根据现状发现研究空缺,引出正文主题。
第二部分,即孙中山民族观的儒学底色。追求民族平等,国族独立统一,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和主要任务,也是他民族观的最主要内容与特点,另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儒学的合群体性资源来完成民族主义的任务。
第三部分,从修身齐家到改造国民素质,即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端,从个体出发,用儒学注重“修身”的传统来改造提升国民素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儒学“家”概念的巨大情感力与关联性,把家族发展到国族,增强民族的感召,把个体同民族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从治国到国族的建设,国家与民族一体,成立中华民国政府与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任务是共通的。孙中山发挥了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来激励献身革命奋斗与国家建设。同时为维护民族国家整体的利益,追求民族的平等独立统一及富强,利用王道思想来收服人心,抵制侵略。
第五部分,即天下大同的民族理想。大同社会一直是儒家及有志之士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孙中山把大同思想视野扩展到世界层面,来探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在坚持自身民族身份的同时建立更广泛的价值共识,济弱扶倾促成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后第六部分,结语阐释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对于国家民族的现世意义,及其对于儒学的推动作用,对新的“内圣外王”之道的启发借鉴作用。
孙中山具有浓厚的儒学情节,其民族主义思想体系也呈现出由个体、家、民族国家到天下的“修齐治平”逻辑顺序。民族主义思想从个体出发利用传统注重“修身”观念来改造国民素质,重视“家”概念在团结凝聚整个民族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致力于把家庭通过层层转化,级级扩大的方式达到家国同构、国族一体,即“由家族到国族”。在国族的建设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发挥爱国主义精神,对民族兴亡国家命运抱有深刻的“忧患意识”,能够激发革命斗志,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民族双重任务,对内各民族平等自治,对外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维护国族整体利益,寻求国际地位的平等,最终达到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状态。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在研究者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有所侧重的进行进一步概括,并根据现状发现研究空缺,引出正文主题。
第二部分,即孙中山民族观的儒学底色。追求民族平等,国族独立统一,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和主要任务,也是他民族观的最主要内容与特点,另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儒学的合群体性资源来完成民族主义的任务。
第三部分,从修身齐家到改造国民素质,即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端,从个体出发,用儒学注重“修身”的传统来改造提升国民素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儒学“家”概念的巨大情感力与关联性,把家族发展到国族,增强民族的感召,把个体同民族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从治国到国族的建设,国家与民族一体,成立中华民国政府与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任务是共通的。孙中山发挥了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来激励献身革命奋斗与国家建设。同时为维护民族国家整体的利益,追求民族的平等独立统一及富强,利用王道思想来收服人心,抵制侵略。
第五部分,即天下大同的民族理想。大同社会一直是儒家及有志之士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孙中山把大同思想视野扩展到世界层面,来探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在坚持自身民族身份的同时建立更广泛的价值共识,济弱扶倾促成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后第六部分,结语阐释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对于国家民族的现世意义,及其对于儒学的推动作用,对新的“内圣外王”之道的启发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