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固定汇率制度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真正实现从单一盯着美元汇率制向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转变。无庸置疑,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日益市场化,随着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而出现向上或向下波动,而且趋势越来越趋于独立浮动,人民币升值预期也逐步增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使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遭受重创。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体系中的一员,由于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也难以幸免。而外向型企业作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的经济主体,次贷危机不仅使其新订单的数量大幅下降,而且还使其原有订单的后续执行更加艰难,因而增大了其执行合同的风险,从而引发了部分企业的破产危机。因此,加强人民币汇率风险度量和管理是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重中之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疑,汇率风险度量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前提。但是从现实意义来讲,风险度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风险的度量方法经历了从单一的敏感性方法到全面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较为流行的方法,主要包括敏感性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凸性分析和情景分析等,到20世纪90年代J. P. Morgan银行研究发明的VaR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利弊,因此对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汇率风险的相关内涵,包括汇率风险的含义、种类、产生的原因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等。此外,还分析了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我国国际贸易活动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新形势。最后,结合人民币升值的新形势,分析在相继出现的汇率波动、内需减少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情况,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中汇率风险的影响。2.本文以汇改后至2012年12月31日的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其基本统计特征、收益率的波动情况以及其正态性检验。然后,运用极值理论中的POT模型对四种收益率数据的风险进行计算,得到其VaR值和ES值,再进一步利用失败率检验法进行返回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汇改以后,相对于美元和港元,人民币一直是处于升值的趋势,且由于港元实行的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两者变动趋势相似;欧元和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自汇改后,一直处于波动中,且幅度较大,但人民币总体上处于升值的趋势;欧元和日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相对于美元、港元要大。因此,美元、港元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程度相近,且相对于欧元和日元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要小,欧元和日元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较大。实证结果的ES值都比相应的VaR值大,这与ES值为超出风险值VaR的期望损失的大小的定义相符,通过计算ES值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损失超过VaR时的风险大小。3.本文整理并分析汇率风险规避的原则、策略及措施。主要针对外向型企业,从改变贸易战略、调整贸易合同、改变经营策略、利用贸易融资以及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五个方面分析其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然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实际可操作的角度出发,从选择结算币种和控制进出口对象及其数量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