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对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口语能力影响的调查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多以前,本文作者所任教的大学被指定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改革首批试验基地,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试点。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英语的口语教学。在进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尽管许多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相似,但是在口语学习中的表现并不相同。观察发现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焦虑程度,自信心等。本文主要是以情感过滤学说和情感归因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一些非情感因素包括学习潜能和努力程度等对他们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的调查在广州大学二年级两个班共100个学生中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包括六个问题)和一次访谈,最后收集到100份问卷。根据这100个学生上学期的口语考试成绩,把他们分成了四个组,每组的人数如下:A组20人,B组43人,C组26人,D组11人。调查得出,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程度)对学生口语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组中9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自信心很强,其中75%的学生觉得他们在口语活动中的自信心非常的强D组中36.36%的学生对口语学习几乎没有信心,而27.27%的学生觉得完全没有信心。A, B, C三组的学生普遍都觉得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然而D组的学生普遍不觉得他们的学习动机强,而且这组中只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学习动机。A组中80%的学生觉得他们很少感到焦虑。   除了情感因素以外,一些非情感因素,除了学习潜能、努力程度外,课堂的气氛、教师的鼓励、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A组中75%的学生觉得他们非常地努力,而且觉得努力是他们口语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D组中45.45%的学生承认在口语学习中他们几乎没做出任何努力,18.18%的学生说他们一点都没有努力。A组的同学普遍对他们的学习潜能评价较高,然而D组的同学却大多把口语不好归因于学习潜能不好。本文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启示,包括外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口语活动中的情感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以及外语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尽量满足学生对心理环境的要求,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和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情感因素和非情感因素。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运用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有关人际意义的理论及马丁的评价理论,实地视听16节大学英语课并将其录音材料转写为语料,从语气,情态,人称,态度和级差这五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