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重症肌无力是由免疫抗体介导的累及神经肌肉接头所致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的易疲劳,以骨骼肌受累为主,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后期可出现呼吸、进食无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远高于其他疾病。术后肌无力症状加重及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患者术后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通常需要紧急辅助通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此,防止重症肌无力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胸外科医生避不开的工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科学的手术时机选择是防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最佳策略。本科室基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受累肌群、病情分期,抗乙酰胆碱药物敏感性等特点制定了一套重症肌无力术前外科评估体系,并将此用于指导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及手术适应症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5年应用“MG术前外科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的一组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办法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资料进行对比,进而评价术前外科评估系统与传统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相关管理理念及管理办法的优劣情况,以期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3例MG患者,按照不同的围术期管理方法及理念(不同治疗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重症肌无力外科评估系统指导MG患者手术适应症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办法进行MG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症状加重率、肺部感染率、术后带管时长、术后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等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外科评估体系的可行性,本研究将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术后的肌无力分型进行对比,将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分入加重组,术后症状平稳的患者分入平稳组。将加重组与平稳组的MG患者进行对比,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MG患者术后加重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术后症状加重的一般性规律。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1.入院时两组MG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长、外科MG分型、既往危象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围手术期干预后,研究组7例患者仍处于高风险状态而暂时选择保守治疗,最终研究组54例患者、对照组6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前症状控制率(74.07%VS 38.71%)、病情分期(缓解稳定期,100.00%VS缓解稳定期79.03%)、手术方式(胸腔镜,88.89%VS胸腔镜67.74%),术后镇痛效果(满意,81.48%VS满意,64.52%)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MG患者术后未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对照组发生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MG症状加重率(12.96%VS 38.7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1.11%VS 27.42%)、术后住院天数(7.76±1.78VS 9.84±4.07),住院总费用(3.21±1.14万VS 3.79±1.06万)等结局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单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高风险MG患者、开胸术式及镇痛效果欠佳是MG患者术后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前高风险MG患者是术后症状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4.MG患者术前外科分型越高术后症状越容易加重,多数加重1个型别级,加重时间一般发生在术后前3天,以术后第2、3天为多。结论1.重症肌无力外科风险评估体系在指导个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及预防MG患者术后危象及严重并发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术后2至3天是MG患者症状加重的主要时期,对于术前型别较高的MG患者应注意防范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