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中铝在绿化中的迁移行为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的森林及园林绿地利用是污泥处置的一个有效方法,具有可回收污泥中养分,避开人类食物链等优点;由于铝絮凝剂的广泛应用致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铝,铝是植物生长重要的障碍因子之一.该文通过土柱淋洗试验和孔洞根系生长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污泥中铝在绿化中的迁移行为、对地下水的污染危险、土壤效应及对水杉树、草坪草的生物效应等.试验结果表明:1.室内淋洗淋出液的pH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含铝污泥施用量的增加,淋出液的有机质、氮、磷含量增加,污泥施用初期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淋出液的铝含量与DOC含量显著正相关,说明淋出液中铝主要为腐殖质铝,具有一定的移动性.随淋洗次数的增加,有机质、氮、磷、铝含量减少.2.随含铝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有机质、氮、磷含量增加,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H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含铝污泥对提高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具有明显的作用,且污泥肥效具有缓释作用.3.施用污泥土壤中铝处于动态的形态转化和迁移之中,具有潜在毒性.污泥中各形态铝主要以酸溶胶态铝、腐殖酸铝形态存在.室内淋洗后,表层单聚体羟基铝部分转化成了酸溶胶态铝;上层腐殖酸铝部分迁移至下层.一个生长季后,土壤中各形态铝溶出总量相对稳定,说明铝主要滞留于土壤上层,较难迁移.表层单聚体羟基铝减少,酸溶胶态铝减少,腐殖酸铝上升;下层各形态铝均有所增加.这可能是污泥分解时产生的腐殖酸不断地将酸溶胶态铝转化成腐殖酸铝,部分迁移至下层的腐殖酸铝向酸溶胶态铝转化,上层一部分单聚体羟基铝随水迁移至下层时部分转化成了酸溶胶态铝.4.含铝污泥施用量限制在林地4.8kg/m2、草地2.4 kg/m2的范围内,对水杉、草坪草的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随含铝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草生物量增加,树根及草根叶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根中的铝含量增加,草叶中的铝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铝主要被根吸收.随施用量的增加,侧根和根毛有所减少,但不明显.加入钙后,根系生长改善.
其他文献
该论文进行了纤维增韧混凝土的高温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测定水胶比为0.26和0.60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在400℃、600℃和800℃残余抗压强度、400℃残余劈裂抗拉强度、断裂能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该文应用知识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了地基处理
该文结合实际工程,完成以下的工作:1、针对斜拉桥的大系统多变量的复杂结构特点,首先对斜拉桥做敏感性分析:通过摄动法建立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程,并提出方便、简洁的解法.通
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建筑物由于材料老化、使用功能改变、设计与施工缺陷以及地震、战争等原因,均会导致原有结构的承载力不足和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为此,急需进行加固
非饱和渗流与非饱和土工程性质一直都是当前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对于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及深基坑工程的土体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非饱和土具有负
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膜结构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广大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及业主的认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膜结构无论在工程界还是在科研领域均处于热潮中,中国更是处
为了增强构件的受力性能,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粘贴于梁受拉侧的加固与修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个新兴的技术却时常受到粘结破坏的困扰——没有破坏
该文采用风洞模型试验研究了两个高层建筑间的干扰效应问题,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工作比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更全面更深入.由于影响干扰效应的因素很多,将该研究的试验工况
软土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降.目前对于软土沉降的计算与预测方法很多,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该论文以现场的实测资料为出发点,对广珠铁路、秦沈铁路和
桩基础是建筑物的一种重要的基础结构形式,其应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该论文运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对在轴向力作用下单桩的非线性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对在轴向力作用下单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