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以头晕为主诉住院的560例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头CT/MRI,TCD、CA、Dix-Hallpike试验、前庭功能等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结果:(1)本组560例眩晕患者病因构成为:前庭中枢性眩晕400例(72%);前庭周围性眩晕91例(16%);心因性眩晕17例(3%);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眩晕16例(3%);原因不明性眩晕36例(6%);(2)男性患者322例(57.5%),女性患者238例(42.5%),各类眩晕疾病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727,P<0.05);(3)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高92岁,平均年龄为61.04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69岁年龄段,各类眩晕疾病的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81,P<0.05);(4)常见12种眩晕疾病眩晕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695,p<0.05);各类眩晕疾病与体位改变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298,P<0.05);(5)常见伴随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451例(80.5%);视物旋转325例(58%);头痛201例(35.9%);眼震120例(21.4%);耳鸣83例(14.8%);听力下降29例(5.2%);(6)合并疾病暴露率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暴露率分别为66.8%、48%、41.6%、36.07%、33.9%、29.1%、25.2%,结果显示既往病史中各类疾病为与眩晕疾病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15.452,P>0.05)。(7)头MRI/CT结果: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21例(39.5%);其次为小脑梗死112例(20%)、脑干梗死77例(13.7%)、正常66例(11.8%)、其他(15%);(8)TCD检查结果以血管狭窄为主要阳性结果;前庭中枢性眩晕233例(41.6%),其次为前庭周围性眩晕15例(16.5%)、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眩晕2例(12.5%);CA检查结果表现形式分为4种:正常、颈部动脉斑块形成、颈部血管及后循环血管狭窄、先天性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颈部动脉斑块形成,共计406例(72.5%),其次为血管狭窄、椎动脉发育不良、正常,各208例(37.1%)、124例(22.1%)、123例(22%)。结论:眩晕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原因不明、心因性眩晕、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眩晕:眩晕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6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眩晕疾病性别差异在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心因性眩晕最为明显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中年组更突出;眩晕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恶心、呕吐,其次为其次为视物旋转、头痛、眼震、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持续时间以及与体位改变的相关性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且既往病史中各类疾病与眩晕疾病具有相对独立性;头MRI/头CT以及TCD/CA对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A检查以动脉斑块形成发病率最高,椎动脉发育优势在眩晕疾病中需得到进一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