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投资分析是教育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教育经济学既是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研究教育领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为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服务。教育投资研究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领域。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不同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嗜好,但无法提高生产力,称为纯消费性投资;其二为可以提高生产力,但无法满足消费者嗜好,称为纯生产性投资;其三为兼具消费性和生产性二重性质的投资。教育投资,作为培养和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投资,属于具消费性和生产性二重性质的投资。教育投资总量在国民经济中应占多大比例,是教育投资决策中的首要问题,它代表了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努力程度。我国的教育投资总量基本稳定,形成了平稳增长的趋势。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的比值这一数据可以进行国家间或地区间的横向比较。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4%”的战略规划。但我国这一比值直到2002为止仅为3.41%,仍然没有达到4%的比例。因此说,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还远远不够。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可以衡量和判断政府财政对教育投资的努力程度。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规定,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全国平均不低于15%。1998-2002年<WP=70>间,我国仅在1998年完成了不低于15%的比例,其他年份均低于15%。这说明政府财政对教育投资的努力程度达不到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作为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应当是教育经费最稳定的来源。我国主渠道的教育投资不稳定,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比例波动大,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应符合如下规律:一个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应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教育投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决策者可根据这一规律确定一个略高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教育投资增长速度,这将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协调教育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教育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教育投资的来源及负担结构,是指教育投资由谁支付,各自支付的比例是多大,即教育投资如何在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各方面之间合理分摊并最终实现的问题。实行教育投资合理负担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条:获利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教育经费来源的所有渠道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学杂费的收入是仅次于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最大的教育投资来源渠道。在1998-2003年间,长春市教育投资的绝对数量是逐年增加的,符合教育投资递增的规律。但是,教育投资总量与长春市GDP的比值却是逐年降低的。这与全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大趋势相背离,满足不了长春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绝对数值是逐年递增的,但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的比值却逐年下降,与《长春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所提出的 “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这一目标差距越来越大。长春市全社会对教育投资<WP=71>的努力程度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满足不了市民对教育的需求。在1999-2003年间,长春市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性支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20%左右,波动幅度不大。但从2000年开始,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预算内拨款作为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在财政收入超过预算时,没有足额追加教育拨款。我国其他各地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总体是上升趋势。特别是考虑到,长春市教育局以基础教育为主,市级及市级以下各级政府的预算内拨款应成为主要经费来源。因此,要使预算内拨款达到稳定增长的趋势,政府财政必须加大努力程度。长春市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长春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教育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种趋势不改观,就无从实现长春市政府提出的“教育的优先、适度超前、跨越式发展。” 长春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率波动幅度极大,不利于长春市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财政性教育经费作为教育投资的主渠道,应保持平稳上升的增长趋势,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长春市1998-2003年教育经费来源及构成比例显示,长春市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渠道作用,着重要保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投资总量的比例。1998-2003年间,长春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投资总量的比例一直是波动变化的。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波动不符合教育投资连续性、固定性的特点,不利于长春市教育事业的稳定 发展。在1998-2003年间,长春市学、杂费收入渠道不稳定,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学杂费的收入没有成为仅次于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最大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