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数量不断扩大,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资金短缺、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平衡和协调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的理论依据和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的合理补偿机制的构建,对于规范、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破解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挖掘,从微观主体的案例中总结、归纳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及其机制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补偿机制。本文第2章对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产业属性;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的理论依据。第3章介绍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重点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民办高等教育的成本与经费来源、制度环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第4章对美国、日本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和投资补偿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构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第5章通过对某地区民办高校的调研,实地考察民办高校的投资经营状况,以及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6章提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重点构建投资补偿机制框架,包括由投资补偿主体和对象、投资补偿方式、退出机制构成的主体机制,以及评价监督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等辅助机制。第7章介绍了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初步构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及其组织关系。第8章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落实分类管理制度,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的建议,并从社会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首先界定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及其机制的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的理论基础,提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是研究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各构成主体和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把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有机联系在一起,达到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激励机制;通过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宏观环境、发展现状、产权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国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存在银行贷款渠道不通畅、资本市场融资存在制度缺陷、社会捐赠制度不完善等6点制约因素;通过借鉴美国、日本两个典型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模式,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监管制度、突出办学特色等借鉴与启示;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民办高校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负债率高、收支不平衡、融资困难、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以及科研水平较低等问题;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框架;设计了基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分工协作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以及由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以及自我监督三部分组成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建立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的政策保障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1)本文提出了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及其机制的概念,构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2)本文构建了由投资补偿的主体与对象、投资补偿的方式、投资的退出机制及评价监督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构成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补偿机制框架;提出了采用间接补偿为主、直接补偿为辅的综合补偿方式,其中主要的间接补偿方式包括:对民办高校教师、学生的财政资助;建立多渠道融资途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社会捐赠制度,促进社会资源补偿;采取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产品的补偿方式;建立民办高校投资者的退出机制等。(3)本文提出了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进行合理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民办高校的社会法人属性定位和分类管理,以及在社会捐赠税收优惠、金融与财政、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