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继农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器,在创新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教育问题,相续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宏伟战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事业仍存在着事实的不平衡。进入新世纪,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之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党中央号召,举全民之力,汇全民之智,全面改造农村落后面貌。新农村的建设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施展舞台,同时,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状况也直接决定了教育在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效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加快培养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亦提上议事日程。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历史表明,教育发展是推进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推动和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所以,研究农民教育问题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相结合。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力求使研究更为系统和科学,为后继农民教育给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寻求可行之路。同时,也为促进学科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农村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提供素材。本研究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论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界定。通过辨析传统农民、新型农民与后继农民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后继农民的特点。接着,论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最后,描述了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意义及指导方针、目标、重点。第三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历史进程。本部分立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农民教育的思想结晶,梳理农民教育思想的演变。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民教育的创新,揭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农民培养的动力机制,从而,使农民教育具有更坚实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现状及不足。本章主要从供需现状入手,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教育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第五章,国外后继农民教育经验与启示。通过美、韩、德等发达国家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经验总结,得出一些启示。第六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改进思路。该章节为本论文的最后一章,通过社会主义后继农民培养的一些经验,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本章节集中论述后继农民教育的改进思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重视后继农民教育。后继农民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二)细分农民教育,加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正强化作用。(三)关注人口流动特点,适当改革既定政策,重视父母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四)优化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增强后继农民的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五)树立循环意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后继农民教育的持续发展。论文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创新:本文以后继农民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从后继农民教育的时代性、职业导向性、客体来源的广泛性及复杂性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突破前人研究视觉,细分农民教育的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从科学发展观高度,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后继农民教育问题;第三,重新思考后继农民教育内容,探索新的教育分工体系,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后,从人的“社会性”方面思考,拓宽后继农民教育主体,重视家庭教育及人际关系影响作用。这些创新,提供了研究的全新视角,也扩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