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个常论常新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论研究的背景是不同的。哈尔滨是个大城市大农村城乡二元特征十分明显的城市。国内外关于农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成果哪些能给哈尔滨劳动力转移以借鉴,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为此,我们着重介绍了一些在国内外影响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到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共性问题。研究发现哈尔滨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是有转移意向的劳动力在各个县区均以31-40岁为主,约为50%上下。劳动力流动人口中高中及以下所占全部转移人口的比重较大,年龄偏大者更倾向于在本地或离家近的地方就业,年轻者更倾向于发达地区就业,部分是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不得不从事简单的劳动。而哈尔滨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一些企业发展亟需的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熟练技工供给严重不足,以至企业到外地市高价聘请亦不能完全满足所需;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与新增劳动力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认为造成这样矛盾的原因是(1)信息传递不畅及市场不确定的影响,(2)劳动力有效供给及其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失衡,(3)差别性歧视性对待,降低或削弱劳动力转移动机。所以提出解决对策:(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城市金融支持,(2)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人力资本积累,(3)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社会网络平台,(4)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哈尔滨市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矛盾形成原因复杂,涉及诸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要素,涉及城市生活各个方面。解决这一矛盾要用新思路,从市情出发,采取新措施,着眼于未来10—15年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科学统筹,协调推进。